“互联网+”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18-07-26王红芳胡江春
王红芳 胡江春
摘要: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资讯指数爆炸式轰击,让人们不知所从。本文根据研究生教学中学生知识量参差不齐、资讯冲击严重等情况,构建了“互联网+”主题式教学模式。首先是主题构建,采用学生选择、老师补全的方式;然后是主题学习,采用师生互动辩论的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阐述和辩论;最后是课程考察,根据学生提出主题的能力,结合课堂互动辩论结果、撰写课程论文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资讯爆炸;“互联网+”;主题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3-0205-02
一、绪论
主题式教学一直有学者研究,大体上说的是按照教材给定的主题,根据教材编写的主题和顺序,依次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应用学科有外语[1-5]、化学[6]、政治[7]、计算机[8]以及一些大学专业课[9,10]。学生层次有高中、专科、本科等[1-11]。也就是说,学生们对主题式教学有一定的认可,但是上述研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层次基本一致,教学知识主要依据的是教材,学生自学要求不高,知识范围不超出教材规定。
本文研究对象设定为研究生阶段学习知识的学生,和上述描述特点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本科来自不同学校,知识量差别较大,学习内容没有固定的参考教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以后应用。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互联网+”的主题式教学模式,目的旨在进一步明确主题式教学的框架,构建合理的互动教学模式,为解决资讯风暴、学生心态彷徨的教学现状提供了解决思路。
二、构建主题
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分析原理》为例来谈谈教学主题的构建思路。该课程知识容量大、范围广,很多本科教学中都是有选择的学习。有些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本科时没有上过《岩石力学》课程,本次研究课程中的区域稳定与岩土稳定的基本问题,其中大多数内容学生没有学过。但是,本科是隧道或者矿业类的学生上过《岩石力学》课程,这一部分内容基本都学过。基于上述原因,进行统一教学难度较大,采用主题式教学,有选择的选取教学内容是比较合适的教学手段。这里就以《工程地质分析原理》为例来谈谈如何构建主题。
1.学生对主题的选择。学生对主题的选择首先得对规定范围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选定内容,然后才能熟练阐述,并且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互动,这就要求学生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1)选择主题的原则。第一节课时,就对整个课程的要求,尤其是主题的选择做出明确规定:原则是主题必须满足“范畴”、“概念”、“名”的要求,选择必须和规定课程关联性较强的主题,并且用合适的“范畴”、“概念”、“名”来表示,然后逐步阐述展开。
(2)选择主题的过程。本课程第一部分是区域稳定及岩土稳定分析的基本问题。上课前,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阐述选定的主题。学生选定的主题有“岩体结构”、“结构分析”、“结构面”、“稳定”、“岩体”、“稳定状态”等,这些内容虽然覆盖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但是用词和阐述显得很粗糙,可见学生虽然有预习,但是没有深入思考。
2.师生讨论已选主题。根据学生选定的主题进行讨论,前述学生选定主题基本包含了主要内容,但是还是缺了原岩应力部分,可以通过增加主题讨论或者在辩论学生已选主题时增加相关内容来完善所有知识体系的讲授学习。
(1)师生辩论已选主题。针对学生选定的主题,其余学生首先对主题与选定内容的相关性进行讨论,然后讨论选定主题的用词以及学生对所选主题的阐述情况,最后大家讨论所选主题。
(2)教师点评已选主题。虽然大家一起参与讨论所选主题,但是最后要有总结,一般是教师做最终点评,也可以选定某一学生做总结。例如对于主题“岩体结构”,由于该主题是《巖石力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所以该生选择的主题较好,而且能够较好的阐述,同学们讨论的比较激烈,而且言之有物,所以最后指定学生做总结比较容易,效果也较好。
三、课堂实践与考察
选定主题后,根据选定主题的代表程度,依次由选定主题的学生阐述所选内容,其余同学针对该主题进行辩论,教师参与互动并根据辩论情况进行课堂考核。
1.基于“互联网+”的课堂辩论。本文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展开的课堂讨论。首先,学生根据选定主题进行阐述,因为事先要求要预习,有准备,所以可以充分发挥;然后,其余学生针对该主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时利用电脑或手机查阅互联网,对于辩论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或者教师指定学生进行总结。还是以主题“岩体结构”为例,“岩体结构”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在于结构面的规模及展布形态,其统计及评价的方法之一是极射赤平投影,现在教材描述较少,这时就需要借助网络来查阅。
2.考察考核。按照教学要求,课前应该把课程的考核方式和程序公开告知给全体学生,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三部分:主题选择情况、课堂阐述和辩论、课程论文效果。
3.总结与讨论。每个章节结束后,要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总结,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课程结束后,应根据学生入校时功底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具体的教学模式框架总结如图1所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主题式教学模式是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普及、资讯爆炸的情况下展开的一种教学模式,要把这面双刃剑利用好,就不能回避。本文的这种教学模式也仅仅是一种尝试,希望给同行提供借鉴,建立健全更完善的适应当前实情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达金.指导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外语,2007,4(2):7-11.
[2]杨芙蓉,马瑞香.基于CBI理念的“主题式”英语文化课教学模式构建以“英国社会与文化”课程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723-726.
[3]刘丹霞.CBI教学理念下主题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探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1):105-107.
[4]刘庆连,马莉.“主题式”内容教学在英语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1):127-129.
[5]高葆华.基于建构主义的主题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14,(34):79.
[6]石博,何楚,卓桐,徐新.慕课教学中基于局部社区发现的主题交互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6):1724-1727.
[7]邹博清.浅谈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教学主题与主题式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7):100-101.
[8]卢晓平,张贤金.重整教学主题 挖掘教学素材 培养科学精神——以“苯的结构与性质”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7,(3):58-63.
[9]李苏.主题式教学在《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4,(1):65-67.
[10]王庆华.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2):274-276.
[11]王文玲.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范式——三大构成教学中主题教学法的运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