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改造
2018-07-26薛晓宁
薛晓宁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改造,需要考虑提升旅游区旅游产业,同时又需兼顾原住居民的生活环境的改进,因此不能够延续城市中城中村改造的老路。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改造需结合其产业及原住居民现状,结合其发展定位,以产业策划为出发点来提升空间品质,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区主题小镇。文章以北京市香山中心区为例,加以例证。
一、引言
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等联合制定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明确提出将旅游区原住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对象,并把居民参与作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及原住居民需求,通过整合双方资源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空间在迅速扩张,同时城市更新在持续进行,与此同时,城中村改造逐渐成为相关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关于风景旅游区中的城中村特别是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城中村的研究尚少。
二、相关研究
目前对国内关于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改造相关研究不多,大部分集中于针对城市一般地区的普适研究,以目前城巾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或形成原因为研究结论,相关建议大多集中于开发政策或开发模式方面。近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空间重构引起国外学者高度关注,城中村研究是其中一个新兴分支。国外期刊专门研究城中村的文章不多,集中在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及土地利用两方面。
当前學术界对于“城中村”的相关定义较多,本文中“城中村”是特指城市近郊风景区中的城中村。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的城中村具有特殊的区位条件,其居民由于能同时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公共服务,以及风景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因此对于大部分原住居民而言,并不愿意被“城市化”。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的城中村.空间环境的营造已不再是改造的核心任务,重点工作应为根据旅游区的特点,结合城中村的资源禀赋,由宏观到微观,营造和谐的旅游居住一体化环境。
三、香山中心区现状描述
香山中心区概况。香山中心区位于海淀西北部、香山地区的中南部,北临西山林场,西临碧云寺、香山公园,东至北京植物园、中科院植物园;范围为香山南路以西、杰王府路以北的区域(图1)。香山街道辖区面积20.3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辖区有中央单位6个,市属单位23个,驻区部队4个,中学1所、小学2所。香山中心区周边景区环布,是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该地区是香山景区对外的主要窗口,是海淀西北端高端旅游区的一部分,是香山公园景区的入口前区,是香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底实现贯通的西郊线香山站即位于该区。
由于之前重视程度不够,发展没有相应的规划,在地区城市化过程中,该区成为区域发展被遗忘部分,如今呈现为海淀城乡结合部的典型。(图2)
香山中心区改造拟解决的问题。
1.该地区商业业态分布不合理,导致淡旺季明显,即使在旅游旺季,通往香山公园北门主要街道—一买卖街两边店铺也缺乏生机,整条旅游街道成了纯粹的到达香山公园北门的通道。(图3)
2.旅游和当地居民生活冲突,缺乏社区生活对应的相应、服务业;在旅游旺季,居民出行困难。
3.居住区内乱搭混搭现象严重,城市风貌急需大力改进。
四、解决对策
(一)多元主体建议对策
基于地区主体多样性以及问题复杂性,寻求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经过对该区居住者及当地香山街道办事处的访谈,形成如下成果:
(二)规划定位
单纯的观光旅游向复合型的观光休闲度假转变;山林度假是继海滨度假后最受青睐的度假类型。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假日中人们更偏好“自然风光类”和“休闲娱乐类”旅游产品;高质量休闲娱乐主题公园成为最主要的潜在产品需求;对于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环境更加重视。人们更倾向于在自然风光中度假,从而使身心得到良好的休息。从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指出,人均休闲度假旅游在人均GDP中仅次于体验旅游,位居第二。同时,山林度假区资源达到31.52%,仅次于海滨度假区。
因而针对该地区,可将其旅游规划定位为:山上主要是以香山公园代表的大众游憩公园,山下地区(香山中心区)是以文化体验、商务休闲、养生度假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满足中高端客群的休闲度假需求。以此形成山上和山下良性互补发展,有效分流,激发香山地区的活力。加强旅游产业在香山地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教育、商务休闲和商贸等相结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以提升香山地区品质为核心,加强与周边区域配套服务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组织。以“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其旅游资源的唯一性、垄断性优势,具备打造为世界旅游精品的潜质。北京香山作为全国四大赏红之地之一,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景观壮丽、文化底蕴深厚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已成为北京的符号,中国的标志和世界的一张名片。
(三)规划原则(从规划角度)
从规划角度看规划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集约利用土地,将大部分停车设施转入地下,高效率使用有限的建设用地。基于该地停车用地严重缺乏,旅游旺季停车难从而更加剧了该区交通拥堵现象,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方面考虑,并充分利用地区山体高差,将停车设施转入地下不失为一种好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高效使用有限的建设用地的目的。
2.旅游与居住适度分离,减少功能与交通的相互影响。从之前的调查访谈中得知,居民普遍反映旅游居住的混杂,导致了在旅游旺季居民出行不便,生活不便,因此需在原有基础上将居住和旅游适度分离。
3.保持现有空间格局与空间尺度不变,补充完善旅游与居住的各类服务务设施。该地区现有的状况决定了其规划不能采取大拆大建的方法,而应遵循小规模渐进式,逐步完善旅游和居住的各类服务设施。
4.以地铁站为核心发展商业(TOD)。香山轨道交通站采用TOD策略,以轨道交通为主,配合以地面公共交通和步行等接驳方式,从而减轻地区交通压力;同时以轨道交通站为核心,结合旅游区功能定位,对土地进行相对较高密度开发,提升周边土地价值。
(五)规划实施(从民牛角度)
从规划实施角度,解决商业开发易实施性与拆迁改造难实施性问题,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保证居住用地的总量平衡,保证现有永久性居民的住房供给。
2.从交通梳理与空地使用启动规划,以旅养居。首先完成地区的交通梳理工作,为居民和游客创造良好的居住和游憩环境,将空地优先开发建设,以旅游为出发点,可形成农家乐等特色居住形式。
3.先建设后拆迁以减少拆迁难度。在空地上优先建设,形成示范效应,得到居民认可,从而降低拆迁难度。
文章以香山风景旅游区为例,分析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城中村的改造对策,认为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改造,需要考虑提升旅游区旅游产业,同时又需兼顾原住居民的生活环境的改进,因此不能够延续城市中城中村改造的老路。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改造需结合其产业及原住居民现状,结合其发展定位,以产业策划为出发点来提升空间品质,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区主题小镇。文章是对解决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改造的初步探索,而具体的空间规划方案则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