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现状及对策
2018-07-26李国富
【摘要】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实现学生实训与真实的生产环境零距离对接.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引领学生技能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融合最新技术和工艺知识,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 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鄂州职业大学2017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YB51,课题主持人:李国富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52-02
前言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将丰富高职的教学内容,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育模式中,双方的关系由松散变为紧密,学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使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出成效、见特色,为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学习质量与技能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与企业共同研究课题、研制开发新产品、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与信息支持,以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国情、体制等等的制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职业学校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积极寻求企业合作伙伴,探索各种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因此,“校企合作”已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相关论文及课题研究也为数不少。但目前对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求和校企合作实践经验的归纳,对于在教学管理中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从管理制度层面导向、规范、推进校企合作,最终构建起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体制的相关研究课题尚未见诸报端。
目前,校企合作依然存有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校企合作程度不深,绝大多数职校校企合作教育仅仅限于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訓等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即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第二,校企合作面较窄,绝大多数职校职校企合作教育只停留在个别的专业试点上,没有覆盖所有的专业。
第三,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企业的配合和认可。
第四,缺乏长期合作的有效形式,校企合作多是根据自身短期利益需要形成的,由于双方承担义务的意识较弱,合作形式偶然性多,合作关系难以巩固。
第五,企业合作热情度不高。由于企业过分追求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其社会责任,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责任,企业只需从优秀的毕业生中挑选人才,若没有合适的就到其他企业去“挖”,绝大多数的校企合作都是在职校的单方热情下一事一议。
第六,没有真正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培养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对策
1.统筹规划
根据湖北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武汉城市圈经济建设,以及湖北省未来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2.校企共建
探索实施学校提供场地,国家和学校提供建设资金,企业提供部分设备和技术,并全程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互通、文化互融、人员互聘、资源共享。
3.协同推进
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技术不断更新为重点,引入多个相关企业,校企共同开展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统筹基地功能发挥,不断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益。
4.开放共享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职业院校和社会开放,接受行业企业指导,开展交流合作,承接职业院校师生利用基地资源创新、创业,以及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培训,充分发挥基地使用效益。并将其作为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基地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基地。
三、结束语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将在生产性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取得明显优势和特色,使本专业综合实训实力在省内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同类高职高专专业中达到领先,起到极大的推动和辐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同时,对其它专业的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其它同类院校中推广,对人才培养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
[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
[4]《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7号文).
[5]《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文).
[6]《中国制造2025》.
[7]《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作者简介:
李国富(1968-),男,湖北鄂州人,汉族,鄂州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车运用工程与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