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现《大学英语》课堂的活力与生机
2018-07-26冀雨辰
冀雨辰
【摘要】《大学英语》是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然而如今很多课堂陷入危机,学生整体缺失“抬头率”和注意力,大英教师自说自唱,地位尴尬。如何破解《大学英语》课堂的僵局?作者认为大英教师应结合课本单元话题,在提供大量与话题相关的语言输入的同时,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或任务,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思想的载体。当学生把英语作为工具来使用而非知识去记忆时,英语课就会重现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学生生活 语言 思想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28-02
一、《大学英语》课堂的危机
《大学英语》是本科阶段的必修课,无论综合类大学,理科院校还是师范类院校,无一例外都把《大学英语》作为大一和大二学年的必修课。除此之外,在校学生都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虽然教育部没有英语四级成绩和学位证挂钩的规定,但很多学校划定授予学位的校内四级分数线。除了英语四级,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考研或出国深造,因此这门课应该是学生普遍重视且努力的课程。但《大学英语》目前的状况差强人意。以笔者所在地方高校为例,早在2013年《大学英语》就由原来每两周八个课时缩减为每两周六个课时,其他省内高校也普遍对《大学英语》缩减了课时。有些学校加快改革力度,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简称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用英语来教授专业课程。很多大学英语老师因为没有其他专业学习的背景,ESP课程上成了专业术语的汉译英课程,而专业课教师能担任ESP课程的老师又寥寥无几,因此ESP的现实课堂与美好愿景相差甚远。宏观政策如此,英语课堂的实际状况也不容乐观。很多课堂是“一人言”的状况,即教师在台上卖力地讲课文、解生词、举例句、授知识、示论点、展课件,可谓周到细致。可是,无论教师认真负责也好,激情四射也罢,学生稀稀落落地坐在后面几排,眼睛看的是 iPhone,手里拨动的是 iPad或 iTouch,心里想的是自己的事情,几乎整体缺失课堂里必须有的“眼球效应”、“抬头率”或“注意力”(黄国君,2013:17)。因此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自我价值感低,教师身份认同缺失,《大学英语》已经陷入困境。
出现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其一,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在大数据时代,很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手机APP等获得各种资源和知识。二,很多老师没有更新专业知识,没有钻研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评价方法等,还在以语法、词汇做为课堂授课的重点,教学理念严重滞后。相比之下,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公开课、微信公众号手段等学习英语程,这些课程信息量大,理念新颖,方法灵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三,目前高校评价老师普遍采用课时量和科研成果相结合的办法,学生评教仅仅是学校和二级学院衡量教师教学的参考数据,对教师的考核、津贴等没有实质影响。因此一些老师踩着铃声上课,上课时不关注学生,下课拎包走人。教师只管完成教学计划,不了解学生,不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需要。那么学生对英语课不买账,对英语课没有兴趣,甚至对老师有看法产生敌对情绪都是情理之中的。
二、英语学习的实质
那么怎样改变大学英语课堂的这种窘境呢?一些学者提出基于网络资源的“翻转课堂”(胡杰辉,伍忠杰,2014:40-45;李京南,伍忠杰,2015:4-9;沈瑛,盛跃东,2015:81-89),一些学者提出“任务型”教学模式(黄国君,夏纪梅,2013:17-20;骆爱凤等,2009:156-160)。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作为一种语言,英语只有被用于表达思想时才能激活,才具有生命力,才是真实和触摸得到的。这种思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来操练英语的话题或说话内容。这种思想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身体验到的事件、兴趣和好奇心,是根植于生活世界的人生体验。以往,英语被看成一门学科,英语的具体表现形式被当作知识记忆和背诵,因此很多学习者虽然非常努力,英语学习却收效甚微。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鲁新教授回忆她在加拿大的留学经历时说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到了国外才明白语言只有和思想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到一门语言,所以她觉得走了很多年的弯路。吴宗杰认为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谈论天气、人物或事件,但从来不把这些话题本身看做是教育的目标。如果没有把语言的内涵看做是教育的目标,语言教学本身就必然停留在假交际的层面上(吴宗杰,2005:43)。如果仅仅为了语言而学语言,那么英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以学生生活为教学资源,赋予英语思想和意义
既然语言要和思想结合起来,到哪里去寻找思想呢?这个思想完全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会有各种经历和感受,当他们用英语来表达情绪、看法和经历时,他们就会内化英语,会觉得英语是可以拿来用的,不再觉得英语枯燥、抽象,“高处不胜寒”。学生可以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置于对社会和自己心灵的关注之下去挖掘和利用(吴宗杰,2005:15)。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呢?
《大学英语》教材无论哪个版本,单元话题都是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比如Leisure Activities,Living on your own,Sources of Information,Volunteering,Learning Strategies,Love and Friendship。教師应该由单元话题引出学生的生活,并把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教学资源而充分利用。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教材为例。这学期本人讲授全新版第一册,其中第六单元主题是Romance,这个话题很多学生都感兴趣。课前我先让学生阅读了本单元的Text A和 Text B,并要求学生阅读《快速阅读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的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也是关于爱情的。我让学生从这五篇文章中积累关于爱情的句型和词汇。然后又发动全班同学在网上及英文读物中找到英文爱情故事二十篇左右,并全部上传到班级群里让每位同学从中选择三到五篇去读。这个过程旨在于给学生提供关于“爱情”这个主题的语言输入。如果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很多教学资源。比如学生找到了Chinese Valentines Day等神话故事,Cinderella等童话故事,也有很多现代爱情故事。这个阶段我给一部分学生布置的任务是选择一则爱情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全班听。讲故事的同学通过PPT把故事的主人公,故事背景以及新单词和短语给全班做展示,这样有助于同学们更好理解故事情节。第一节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会,之后全班同学被划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并发表他们从这些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和道理。
这节课之后,我让学生用英语写出他们关于爱情的问题和困惑,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我为学生展示了两个例子。
Case1 Linglings boyfriend WangQiang is in general a good boyfriend,but he is always late.This makes Lingling angry.She hates waiting and thinking it is rude and that he ought to make the effort to be there before her.She wonders if it means he does not really care for her.She has spoken to him about it,but he only says he will try harder and then does not improve.What should Lingling do?
Case2 Maddy,a first-year student ,has been going out with Peter,a boy from her school,for a year.They are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but they are now at different universities.Peter emails Maddy every day but recently Maddy has become friendly with a boy on her course called Luke.She likes him and feels rather confused.Shall she tell Peter?
这两个例子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接近,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我要求学生匿名写出类似的感情问题并在第二节课之前在网上把学生提供的所有感情问题收集起来,挑选一些典型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看法的问题,在课上展示给学生。全班同学被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互相讨论,最后让同学代表发表看法。这项任务之后,我又把之前从网上以及课本上收集到的有关爱情的名人名言或谚语习语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中体会其中的智慧和道理。基于这两项课堂活动,我让学生去写My Vision of Love (我的爱情观)这样一篇随堂作文。
总之,要想使学生与英语亲密接触,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让他们能够找到恰当的英语词汇去表达自己;其次,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借助英语表达出来。
四、以英语学习为载体 助力学生成长
教材的作用是有限的,教师不应该成为教材的奴隶。从外语教学上来说,教材的有限性更加突出。因为语言是在使用的,是活的,比如英语报纸、杂志、英语新闻网站,这些都是最好的语言。作为英语教师,如果仅仅把课本内容作为教学目标的话,那么学生很难和英语建立真正的联系。学生只会把英语当做知识来记忆而不是工具来使用。根据建构主义观点,知识是无法传递的,语言也是无法教给的,语言学习是学生的自我建构过程,是自我成长的认知发展过程。语言学习是学生的个人经历和体验(杜威,1938)。因此英语教师应该结合课本话题提供学生大量描写生活中故事与场景的英语素材,学生阅读时在积累英语表达的同时也会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感受和体验。老师再设计一些任务或活动,引导学生用英语来讲述经历、表达观点。这样英语就真正成了思想的载体。学生在这样的自我认知中成长与成熟,英语水平也会慢慢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和英语真正相依相伴,不再疏远或对立。
参考文献
[1]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6).
[2]黄国君,夏纪梅.大学英语课堂危机引发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
[3]骆爱凤,罗爱民,武钊颖.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任务型协作式教学[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吴宗杰.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教育視野[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