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7-26关贺丽王彦平
关贺丽 王彦平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24-01
一、农村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英语开课比较晚
我校位于上蔡县的西北部,整个乡人口较多,但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虽然教育部指出: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级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到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从小学三年级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但在农村小学,由于师资严重短缺,许多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英语,即使个别开设英语课的,教学都是由会一点英语而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来承担,效果很差,许多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这样,造成七年级新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生很难适应,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教师上课也就很吃力,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2.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英语老师
语言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行为,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真正英语专业毕业的很少,而学历方面,第一学历合格率低。而且农村中学还普遍存在转岗现象,即由原来任教语文,政治,体育等的教师转岗而来。这些教师虽然存在多年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拿出优异的教学成果,但是对学生长期的英语学习来说,他们的那些死记硬背,模糊记忆会大大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
3.农村教学条件及设施相对落后或不足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简陋,且不说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语音室很难见到,一些中学甚至连教师用书、练习册、听力训练材料等辅助教材都未购齐,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等设备也缺乏,图书室很少,这些因素不利于师生开阔视野,了解外国风土人情,会影响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书本知识。农村没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环境,人们对英语的认识程度也不够,感觉学习英语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家里人也反对学习英语。
4.农村中学生自身存在制约英语学习的因素
学生自身问题也是导致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1)农村中学学生因不善交流、见识少等导致交际能力、理解力、思维能力等较差,阻碍其英语学习的效率。(2)因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部分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妥当,自学能力差。(3)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对学习英语成功与否十分敏感,遇到挫折易影响其学英语的信心。
5.家长不够重视
由于文化水平的影响,部分家长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农村家长漠视孩子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轻视学习,缺乏上进心,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其次,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对英语一窃不通,甚至认为学英语没有用,更不用说给学生创造任何语言学习氛围。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农村中学教師的英语教学水平
强化用英语口语讲授,但不排除母语。加强英语师资培养,抓好农村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进一步深化高师和师专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为农村中学输送合格的英语教师,是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多鼓励学生说英语,调动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提供必备的教学设施
在关注农村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变的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要加大对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丰富教学资源、增加设备,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学生可以凭借现代信息设备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
4.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加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鼓励更多的家长重视学生的学习。学校和家庭合力做好教育。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的重要意义及方法。学校为贫困家庭提供相关英语学科的报刊,杂志,工具书,录音制品,收音机,复读机等辅助工具。
5.开发组织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
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各样活动,可以是个人活动,也可以是团体活动。这样的活动在老师的精心设置下,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尤其是针对老师所设置的实际情景,能使所有学生都有亲自体验把英语投入实际使用的机会。
三、结语
总之,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形势严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需要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努力提高自身英语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刻苦钻研。同时还需要各地政府部门对教育的投入与帮助,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只有这样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新课程改革给农村中学带来严峻的挑战,在教学条件、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管理意识及教育教学观念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英语教师要迅速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现代教育观,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在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相应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