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违背出版伦理的类型、实例及原因分析

2018-07-26宋官龙

今传媒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术不端科技期刊

摘 要:分析总结违背出版伦理的类型、实例及原因,为高校和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归纳了违背出版伦理的类型,通过4个具体实例分析出产生违背出版伦理行为的原因,并給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出版伦理的宣传教育、制订可防范违背出版伦理行为的周密的出版流程、加强编辑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培训等相关措施来降低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

关键词:出版伦理;学术不端;科技期刊;科研诚信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041-02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活动,而科技期刊是承载科研活动成果的载体,科研活动的成果是通过科技期刊传播的[1]。但是,科研活动的主体是科研工作者,而科研工作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做出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使出版业处于混乱的局面[2]。其结果,不仅降低公众对科学研究结果及科技期刊的信任度,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减缓或阻碍社会的进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屡有发生,科研诚信、出版伦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3]。应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是困扰编辑工作者的难题。

一、违背出版伦理的类型

(一)伪造或篡改基础数据

伪造数据,指的是未进行研究而用虚假的数据提出虚构的研究结果的行为。篡改数据,指的是虽然进行了研究,但是修改部分数据提出研究结果的行为。如果因为伪造或篡改数据而失去了公众对科学研究的信任度,可能会导致政府及各种团体对科学研究的资金支持,不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

(二)剽窃

在文中不标注参考文献而直接引用别人的想法或研究结果,是非常不妥当且不道德的行为。不管是他人的论文还是本人已发表的论文,如果在文中不标注参考文献的情况下直接引用,就可以认为是剽窃。若要防止剽窃,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一稿多投或反复投稿

将相同的论文同时向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杂志社或编辑部投稿,这是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浪费审稿人员及编辑人员的时间,而且如果同时刊发在两个及以上期刊上,则损害期刊的声誉。

(四)相似论文的投稿

相似论文的投稿,是指以一个实验为基础的内容相似的论文反复投稿的行为。相似论文的投稿是降低自己信任度的行为。

(五)不当署名

论文中署名的作者应该是在研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员。例如,构思和设计研究课题、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人员;对论文的初稿、论文的重要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关键内容的人员等。另外,作者署名应该是在投稿前确定的,一般情况下投稿后不能修改作者署名。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如果是研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员,不管是学生还是实验室的技术人员,都应署名。国际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在论文中提示作者的信息及相关科学领域。

但是,编辑有时会遇到作者投稿后甚至出版后要求变更作者署名的情况,被署名的作者中会出现不具备署名资格却被署名的作者,还会出现具有署名资格的人员未被署名的现象,这些都是署名不当行为。

二、产生违背出版伦理行为的实例及原因分析

高校自然科学类的学报(简称高校学报,下同)属于科技期刊,科技期刊中存在的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4],在高校自然科学类的学报中自然存在甚至更加严重。下面,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为例说明出现违背出版伦理行为的原因。

(一)实例1(不当署名)

为了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我校每年都参加国家级、省级等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根据《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要求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及以上论文,并且论文或专利以项目组学生为第一作者。但是,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有限,指导教师为了达到结题的目的,撰写相关论文以后将项目组的学生署名为第一作者,即出现了不当署名的现象。

另外,高校的一些教师及科研人员为了晋升职称、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任务,向科研能力较强的人员索要论文,在种情况下也会出现不当署名的现象。

(二)实例2(相似论文的投稿)

例如,某高校的老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向某期刊投了4篇稿件,题目分别为“辽宁省FDI 与碳排放的相关性研究以及碳排放的管理对策(2014-415)”、“FDI、出口贸易与碳排放量的相关性分析(2015-045)”、“进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相关性分析——以辽宁省为例(2015-046)”、“我国碳排放量与FDI、出口贸易的相关性分析(2015-050)”。从题目上来看,4篇论文比较相近,而且论文所用的方法完全相同,可以认为是相似论文。虽然通过CNKI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不到这4篇论文是相似论文,但是这是因为投后3篇论文时第1篇论文还没有刊发,还没有收进CNKI系统。学报编辑建议作者后投的稿件做退稿处理,不能做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最后在编辑的建议下作者同意做退稿处理。

(三)实例3(伪造或篡改基础数据)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提高高校的排名,鼓励教师及科研人员在SCI、EI收录期刊及CSCD期刊上发表论文,从科研政策上给予扶持。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一篇论文,奖励50万元;在SCI收录的源期刊发表论文,奖励9千元;在EI收录的源期刊发表论文,奖励5千元。而且,规定在晋升教授及副教授的教师需要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至少1篇论文。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教师及科研人员想尽各种方法把论文投到SCI、EI收录期刊上。但是,SCI、EI收录期刊相对于一般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较高,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要求很高。为了达到刊发的目的,有些作者就伪造或篡改基础数据,做出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

(四)实例4(一稿多投或反复投稿)

有些教师及科研人员为了达到晋升职称所需的论文篇数,以一个实验为基础的内容相似的论文反复投稿;有些杂志社/编辑部审稿周期比较长,规定审稿周期为二个月至三个月,所以有些作者为了缩短论文刊发时间而采取一稿多投的方式。

三、防范违背出版伦理行为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出版伦理的宣传教育,推进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3]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镇,对学术道德建设负有重大责任[5]。应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员工入职培训、讲座、主题展览等不同的途径,加强对在职教师、在校研究生学术出版伦理的宣传教育,以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增强在职教师、在校研究生及学术出版从业人员的学术伦理意识,推动中国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使学术风气不断得到净化。

(二)制订可防范违背出版伦理行为的周密的出版流程

制定出版规范,强化学术著作标引等的规范,很多学术期刊也在其投稿指南中对论文的格式规范作出了具体规定。例如,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编辑部规定:作者投稿时需要与编辑部签订版权转让协议,防止论文剽窃和重复发表;通过CNKI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由专人检测论文的复制比,规定复制比不能超过10%,复制比超过10%的论文做退稿处理,以防范违背出版伦理行为;投稿后,不允许修改作者署名,不允许增加或删减作者人数,以防止不当署名现象的发生;要求引用的内容必须标注参考文献,以防止剽窃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编辑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培训,以提升其学术规范意识与素养培养[6]

给编辑创造参加新闻出版总署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组织的出版伦理方面的培训班,以增强他们的学术伦理意识,提高他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作者简介:宋官龙,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室副主任,编辑,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娟.编辑如何让科技期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0):247-248.

[2]赵磊,张俊杰,孙楠.我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治[J].中国高校科技,2014(5):34-36.

[3]王晶,钟紫红.全球出版伦理委员会流程图对期刊编辑应对学术不端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1-15.

[4]钱俊龙,谢燕,熊樱菲.学术不端行为现象的防治与科技期刊伦理学研究:从上海地区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学术不端行为及治理调查”引出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194-197.

[5]顧海良.“弘扬学术道德推进学术创新”笔谈:关于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建设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5): 517-519.

[6]闫生金.理论期刊编辑基本职业素养的提高及强化探析[J].理论导刊,2011(8):101-103.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学术不端科技期刊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一流编辑学会和一流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
高职教育类期刊学术不端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论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的责任
科技期刊构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体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