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业业20年 带领乡亲脱真贫
——团中央驻灵丘扶贫队工作纪实
2018-07-26毛小北
◎毛小北
一套乐高、一台电脑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也许并不能引起多大兴趣,但对于灵丘县城镇小学的王茹而言却如获珍宝。每个周末一大早,她都会准时来灵丘县文体中心大楼,由第十六批团中央驻灵丘扶贫工作队资助建设的青年之家就在这里。
灵丘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在校学生32192人,其中高中5888人,初中8350人,小学17954人;幼儿园128所,在园幼儿6928人。长期以来,受困于资金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等难题,县内公益类青少年课外活动阵地仅有青少年宫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两所,活动品类较少,覆盖面十分有限,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教育科技前沿领域存在巨大空白,难以满足当地青少年课外生活需求。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乡村留守儿童来说,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
每次看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第十六批团中央驻灵丘扶贫工作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心如刀绞。都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决定圆这些孩子一个梦想。青年之家因此成立,并最终建设成为当地青少年热爱向往的集创新实践、团队竞技、入团教育、兴趣教育、文体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成长服务基地,服务全县6到18周岁的中小学生。
当然,第十六批团中央驻灵丘扶贫工作队所做的工作不止于此。经过调研论证,一个又一个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扶贫项目应运而生。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多条路子让灵丘县彻底甩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孩子们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梦想
走进青年之家,一种与县城截然不同的科技感扑面而来。王茹轻车熟路地带着记者走进了她最爱的“创新部落”。她告诉记者,都是因为有了“十六队”的叔叔阿姨们,自己才可以用电脑去浏览外面的世界。
“十六队”是灵丘县村民对第十六批团中央驻灵丘扶贫工作队的爱称,王茹说,这样和叔叔阿姨显得更加亲近。
“扶贫先扶智”。贫困地区长期受制于资金、人才等问题,无法为青少年提供与发达地区同等的教育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十六队”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将协助灵丘县改善青少年课外教育软环境作为“教育扶贫”的一项重点任务。
作为“教育扶贫”的重点项目,坚持“公办公益·扶贫扶智”原则,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近三年脱贫家庭学生和乡村留守儿童将免费参加所有活动,全年参加活动的贫困家庭、脱贫家庭学生及留守儿童占比不得低于40%。
因为每个小朋友的爱好都不尽相同,青年之家也是五脏俱全。除“创新部落”外,“青年之家”还包括图书阅览室两处、功能教室(包括录音、舞蹈、播音主持、数字影像、钢琴、二胡、架子鼓、古筝、面塑、美术等)和体育活动场地(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踢毽等),充分让孩子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点燃孩子追求梦想的火花。
王飞是乐高与3D打印的忠实爱好者,他给记者展示了通过自己设计并打印出来的铁塔,并告诉记者,自己以后希望当一名设计师,为自己的乡村设计出漂亮的高楼大厦。
“十六队”队长阚宝奎告诉记者,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如果因为贫穷而限制了这种想象力太可惜了。青年之家的成立就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潜力,同时辅以教育,让他们成长为有用之才。孩子们有梦想这是好事,而他们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梦想。
超大棚带来的高收益
对于73岁的杨成寿而言,团中央驻灵丘扶贫队已经是老伙伴了。从第一任队长开始,就一直着手大棚经济,这一干就是20年,而超大棚则是“十六队”引进的新技术。
杨成寿告诉记者,与传统大棚不同,“超大棚”引进了先进技术,一个超大棚占地面积近一千平方米,安装了自动卷帘机,现代化的滴灌设备,可以调控温度,由于操作简便,在经过简单培训后老人甚至孩子都可以应对自如。冬天可以种菜,夏天可以种瓜果,可以说全负荷运作,一分一秒都不会耽误。相比传统大棚,年收入可以增加5倍左右,全村人民的收入显著提高。
以前没有扶贫队的时候,村民们都是用传统的方式种植,不但辛苦,一年下来收入却少得可怜,仅仅能保持温饱。“十六队”来了以后,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先是建立了拱棚,利用拱棚的灵活度高,投入成本低,技术难度小等优势带动了当地农户的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之后再通过建立超大棚保证农户收入稳定增长。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杨成寿告诉记者,如果不是扶贫队的支持,乡亲们也不会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阚宝奎告诉记者,乡亲们富裕了,自己的任务也不算完成。灵丘县年底要完成全县整体脱贫任务,完成之后还要走上小康之路,这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继续作出改变和努力。现在乡亲们的农产品在当地已经不愁卖不出去,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通过融合电商,将农产品售卖到全国,让全国人民“品尝”到这里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