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武广高铁桥梁变形监测分析

2018-07-26傅江华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8年7期
关键词:梁体桥墩盾构

傅江华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

1 工程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某区间盾构下穿武广高铁高架桥下行线和上行线。盾构左线从 6#、7# 桥墩之间穿越,盾构右线从 7#、8# 桥墩之间穿越,6#、7#、8# 桥墩桥跨间距均为 32.6 m 简支梁。下穿处武广高铁线间距 5 m,设计速度350 km/h。6#、7#、8# 桥墩桩基桩长分别为 18 m、18.5 m 和 19 m,桩顶距地面约 2.5 m,隧道底部距桩底分别为1.504 m、0.975 m 和0.473 m。区间隧道顶部覆土约15.06 m,与桥桩结构水平最小净距为 8.12 m(图 1)。

下穿处土层由杂填土、一般黏性土、老黏性土组成,基岩埋藏较浅。区间沿线为三级阶地剥蚀堆积垅岗区,下穿武广高铁盾构隧道洞身位于 20a-2 中风化泥岩,地面至隧道顶地层主要为杂填土、10-2 粉质黏土、20a-1 强风化泥岩。

2 盾构施工

盾构机采用 2 台土压复合式平衡盾构机,盾构机外径 6.44 m。盾构隧道采用通用型管片错缝拼装,用 M30弯螺栓连接,管片环宽 1.5 m,外径 6.2 m,内径 5.5 m,厚度 0.35 m,楔形量 40 mm。左线盾构从 2016 年 11 月 9日开始进入武广高铁核心保护区 20 m 范围,2016 年 11月 13 日盾尾脱出高铁核心保护区 20 m 影响范围;右线盾构从 2016 年 11 月 15 日开始进入武广高铁核心保护区20 m 范围,2016 年 11 月 19 日盾尾脱出高铁核心保护区20 m 影响范围。左、右线盾构施工期间以 12 环/天左右的速度向前推进。

图1 盾构下穿武广高铁剖面图(单位:m)

3 桥梁变形监测

本工程采用全自动监测系统对武广高铁桥梁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由测量机器人、监测站、控制计算机房、基准点和变形点等 5 部分组成(图 2)。远程计算机通过因特网控制远程 GPRS 模块或通过数据连接线远程监视和控制监测系统的运行,系统在无需操作人员干预的条件下实现自动观测、记录、处理、存储、变形量报表编制和变形趋势显示等功能。

图2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组成示意图

3.1 监测原理方法

监测仪器为测量机器人,又称自动全站仪,是一种集自动目标识别、自动照准、自动测角与测距、自动目标跟踪、自动记录于一体的测量平台。测量机器人配置了动力驱动系统、CDD 相机以及相应的目标识别软件,首次粗略瞄准目标并通过按键或系统软件向全站仪下达指令后,全站仪中的 CDD 相机可自动借助目标识别软件对返回的信号进行逻辑分析,准确判断出棱镜中心的位置。日常观测时,不再需要人为操作仪器进行瞄点,只要下达观测指令后,全站仪启动伺服马达驱动软件,自动完成系列测量动作。

测量机器人测量精度高,能够同时测距和测角,从而自动完成空间三维绝对坐标的测算,常采用自由设站法和固定设站法(极坐标法)来进行测量,其中又以固定设站法(极坐标法)居多。极坐标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全站仪架设到已知点上,然后通过后视已知点来确定观测目标点与已知方向间的水平夹角、垂直角和斜距,通过这些观测量和设站点的坐标来求得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3.2 观测墩设置

为了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测的连续性,在不影响施工又便于观测的位置设置了 2 个观测墩,这样可以保证测站稳定。2 个观测墩可同时对 3 个桥墩及梁体进行观测,相互校检提高观测精度,并且可以实现连续不间断监测(图 3)。

图3 观测墩图

3.3 监测点设置

为了测出桥墩的沉降,顺桥向和横桥向位移、倾斜,在每个桥墩处设置 4 个监测点。其中,2 个监测点布置在桥墩顶部两端位置,2 个监测点布置在桥墩底部两端对应位置,3 个桥墩共计布置 12 个桥墩监测点。考虑到简支梁与桥墩的相互关系以及高速铁路行车安全,在监测梁体沉降、横顺桥向水平位移时,在 6#、7# 和 7#、8# 桥跨间对应简支梁梁端底各布置 1 个梁端监测点,共布置 4 个(图 4)。

图4 桥墩及梁端监测点图

3.4 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结合国内已有盾构穿越铁路的工程经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武广高铁桥墩及梁体变形预警值及报警值如表 1。当实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根据盾构下穿施工对武广高铁桥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监测频率如表 2,其中,在盾构左线下穿期间监测频率加密至 1 次 / h。

表1 桥墩及梁体变形预报警值 mm

表2 监测频率 次/天

3.5 监测结果分析

3.5.1 桥梁沉降

图5、图 6 分别为左、右线盾构下穿期间武广高铁桥墩及梁体累计沉降变化曲线,从图 5、图 6 中可以看出梁体沉降大小及沉降变形趋势基本与桥墩一致。

图5 桥墩累计沉降变化曲线

图6 梁体累计沉降变化曲线

左线盾构进入高铁正下方前一段时间,各桥墩及梁体呈隆起趋势,但隆起量较小,最大隆起量为 0.2 mm;左线盾构进入高铁正下方后,桥墩及梁体开始出现沉降变形趋势,桥墩累计最大沉降为 6#墩 和 7#墩 ,沉降值为 -0.4 mm;梁体沉降最大测点为 6# -5、7# -6 测点,沉降值为 -0.4 mm,随后开始出现隆起,这与二次注浆有关。

右线盾构下穿期间,桥墩及梁体沉降变形趋势与左线下穿类似,桥墩隆起最大为 8#墩,隆起值为 0.3 mm,最大沉降为 7#,沉降值为 -0.4 mm;梁体隆起最大测点为 8# -5,隆起量为 0.3 mm,沉降最大测点为 7# -6,沉降值为 -0.4 mm。整个盾构下穿期间,桥墩及梁体累计最大沉降未达到报警值。

3.5.2 桥梁水平位移

图7、图 8 分别为盾构下穿期间桥墩及梁体累计横向水平位移变化曲线图,图 9、图 10 分别为盾构下穿期间桥墩及梁体累计顺向水平位移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得出,盾构刀盘进入高铁桥正下方前一段时间,各桥墩水平位移均较小,进入高铁桥下方后,无论横向位移还是顺向位移均出现较明显的变化,与沉降变形相比,盾构下穿引起桥墩及梁体水平位移变化较大。

图7 桥墩累计横向水平位移变化曲线

图8 梁体累计横向水平位移变化曲线

图9 桥墩累计顺向水平位移变化曲线

图10 梁体累计顺向水平位移变化曲线

左线盾构穿越期间,桥墩横向水平位移最大的为 6#墩,位移量为 +0.8 mm(图 7),梁体横向位移最大的为 7# -5、7# -6,位移量为 + 0.7 mm(图 8)。桥墩顺向水平位移最大的为 6#墩,位移量为 +0.4 mm(图 9),梁体顺向水平位移最大的为 7# -6,位移量为+0.5 mm(图 10)。

右线盾构穿越期间,桥墩及梁体横向水平位移变化较小,最大位移量为 +0.4 mm(图 7、图 8)。桥墩顺向水平位移最大的为 7#墩,位移量为 -0.7 mm(图 9),梁体顺向水平位移最大的为 6# -5,位移量为 -0.5 mm(图 10)。各桥墩横、顺桥向水平位移均未达到报警值。

3.5.3 桥墩倾斜率

图11、图 12 分别为盾构下穿期间桥墩累计横、顺桥向倾斜率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得出,盾构施工进入高铁桥下方后,6#墩、7#墩、8# 墩无明显倾斜变化。桥墩横向倾斜变化最大的为 7#墩,最大累计倾斜为0.04%,桥墩顺向倾斜变化最大的为 8#墩,最大累计倾斜为 -0.02%。

图11 桥墩累计横向倾斜率变化曲线

图12 桥墩累计顺向倾斜率变化曲线

4 结论

(1)在整个盾构穿越武广高铁桥梁过程中,各监测点最大变形值均未超过 1.0 mm,均未达到报警值。

(2)盾构下穿对桥墩及梁体沉降影响较小,对桥墩、梁体水平位移影响相对较大。

(3)盾构穿越武广高铁桥施工中,利用以全自动全站仪为核心的全自动监测系统,对桥墩和梁端的位移进行监测可真实地反应盾构施工对铁路的影响。

猜你喜欢

梁体桥墩盾构
一种适用于薄型梁体的周转装置
水泥回填土技术在盾构出洞加固中的应用及改善方法
梁体混凝土实体强度弹模强度检测研究
桥墩加固方案分析研究
基于ABAQUS自复位桥墩与现浇桥墩性能对比
新型盾构机刀圈用6Cr5Mo2V钢力学性能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侧向位移的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
浅谈圬工梁体病害整治
小净距盾构隧道开挖相互影响分析
低周反复荷载下高速铁路桥墩损伤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