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对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8-07-26董丹丹严佑琴杨丹琳武汉市七医院肝病科湖北430071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4期
关键词:核苷类似物品管圈

董丹丹,严佑琴,杨丹琳(武汉市七医院肝病科,湖北430071)

我国是乙型肝炎发病大国,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抗病毒药物。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依从性将极大地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问题[1]。品管圈是指在同一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益,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2]。2015年1—8月,作者针对本科乙型肝炎出院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依从性低的问题,运用品管圈手法,提高患者口服药物依从性,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电话回访进行问卷调查本科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出院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作为实施品管圈前观察对象,电话回访2015年4—7月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患者94例作为实施品管圈后观察对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服药种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3]。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本品管圈活动以自发报名、自愿参加为原则,由圈辅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6名组成,品管圈人员有医师及护士参与。按PDCA的步骤[4],即P阶段: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和对策拟定;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检讨和改进,共10个步骤。其中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4]。参照文献[5]设计调查问卷。

1.2.2 查真因 利用鱼骨图进行要因分析,查出真因,利用柏拉图2/8原则进行真因验证。低真因是健康宣教不到位,未安排专人负责院外电话督导及护士知识不全面。

1.2.3 实施对策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责任意识:①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学习口服抗病毒药物说明书,并进行考核。②将各类抗病毒药物说明书分类装订,放在指定地点,以便随时查阅。③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沟通技巧培训课程,提升低年资护士的沟通能力。(2)普及抗病毒口服药服用知识,改善宣教方法,提高宣教效果:①责任护士“一对一”为患者进行抗病毒药物知识宣教,发放抗病毒药物时强调药、物定时定量的重要性,根据病情及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次宣教。②制定相关疾病宣传手册。③每月进行1次集体讲解。(3)建立规律的随访平台:①出院给予爱心联系卡。②出院时给予用药指导。③实行出院患者电话远程督导服药,患者出院后15 d,1、2、3个月电话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按时复诊检查,饮食指导,并给予心理咨询和鼓励。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 见表1。

表1 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n=55)

2.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真因验证 根据柏拉图2/8原则得出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真因是健康宣教不到位、未安排专人负责院外电话督导及护士知识不全面。见表2。

表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真因验证(n=51)

2.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情况 服药依从性由改善前的54.18%(65/120)提高为改善后的82.98%(78/94)。改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或采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6]。

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是指患者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习惯称患者“合作”;反之称为非依从性。患者对于具体药物的依从性,即为该具体药物的依从性。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和医务人员的建议保持一致的程度[7],治疗依从性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8],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易向肝硬化、肝癌发展,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我国约有9 30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9]。根据我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或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感染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3]。口服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因其服用方便、费用低、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等原因,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抗病毒药物。但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要求患者长时间、不间断,甚至终身服用。

随着口服核苷(酸)类似物长期应用,不规范停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患者一旦出现服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学的突破,从而产生耐药性,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甚至发展成重型肝炎而危及生命[10]。有研究报道,约59.8%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遵从医嘱,出现服药依从性差[11],随之出现肝硬化、肝癌等病情进展,加大了我国乙型肝炎防治的难度。因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服用核苷类药物出现不依从性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因我国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口服药物抗病毒治疗。有研究显示,超过90%的患者渴望通过有限疗程获得安全停药机会,63%的患者希望通过1~2年疗程就安全停药,近30%的患者误认为,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即“治愈”而自行停药,停药患者中有高达96%的患者因复发等原因而不得不重新服药治疗[12]。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从而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加大了公共卫生的投入及对社会负担的加重。所以服药依从性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来说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品管圈手法,建立抗病毒药依从一览表及标准操作流程,把这项工作中的细微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减少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耐药率,延缓病情发展,从而达到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所以品管圈(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效果。

猜你喜欢

核苷类似物品管圈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维生素D类似物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
蛹虫草中4种核苷的含量分析
长期治疗,受益终生:浅谈核苷(酸)类药物的长期治疗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