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消毒效果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率的影响
2018-07-26陈飞
陈飞
(台儿庄区涧头集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 枣庄 277415)
本文探讨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消毒效果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对我院的消化内镜进行消毒。将前半年的500件消化内镜及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半年实施消化内镜操作规范,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的500件消化内镜以及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中其中男患者258例,女性患者1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48.17±5.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3例,女性患者87例,年龄为40~79岁,平均年龄为(45.81±7.6)岁。两组患者在病症、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对病床旁进行预处理,完成对患者的内镜检查之后,立即使用含酶洗液纱布将消化内镜的镜身表面进行清晰,反复的完成注气和注水,连续10s时长之后将其送往清洗消毒室。之后通过使用连续的专门测漏装置,来保证压力将镜身以及消化镜的附件均完成没入,之后仔细查看是否出现气泡,从而检查该仪器是否出现漏气的情况。将消化内镜放于清洗槽中,完成附件的拆卸清洗,在水流动中完成彻底的内镜器件清洗,使用专用的清洗工具完成各个管道以及附件的刷洗,使用纱布将镜身表面的污物完成清洗。使用酶液浸泡镜身及其附件,使用灌流器在各个管腔内部注入清洗液,之后完成反复持续5Min的冲洗取出。然后使用高压气枪来将仪器的各个管道以及镜身表面的多余水分进行擦除,之从而使得内镜相对干燥,来完成消毒剂的稀释。之后使用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完成仪器的浸泡,在各个仪器的孔道之内都完成消毒液的装满浸泡。之后消毒人员通过完成手套的更换,将内部的消毒液体完成排除,取出消化镜及附件,放置在冲洗槽中,反复的使用过滤水完成各个孔道及附件的清洗,之后吹干放置备用。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使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存在显著差异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内镜镜体及附件清洗合格率相较 通过对两组行不同的消化内镜清晰消毒标准,观察组的内镜镜体、内镜附件清洗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的合格率,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内镜镜体及附件清洗合格率相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相较
通过对两组行不同的消化内镜清晰消毒标准,对照组患者不利满意程度明显差于观察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相较[n(%)]
3.讨论
消化内镜是当前临床医学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是入侵式操作,那么必然会引发患者出现相互感染情况[4]。通过在本次研究中严格的依照《内镜清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5]来开展内镜的清洗消毒,从而有效的保证其无菌消毒合格。有相关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醛的消毒成效较为良好,可以有效的控制病菌滋生,防止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两组行不同的消化内镜清晰消毒标准,观察组的内镜镜体、内镜附件清洗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的合格率,对照组患者不利满意程度明显差于观察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通过对消化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流程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消灭了病菌的自身,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是有效的预防了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