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K与战略轰炸机
2018-07-26周军
周 军
轰-6K轰炸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中远程轰炸机,具备远程奔袭、大区域巡逻、防区外打击能力,是中国空军向战略空军转型的标志性装备之一。
轰-6系列源自苏联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北约代号“獾”),出自著名的图波列夫设计局。1959年中国开始仿制图-16,定型后命名为轰-6,是目前我国国产的最大型中远程轰炸机,衍生出轰-6H、轰-6M(海军型号)和轰-6K等改进型轰炸机以及轰油-6空中加油机。轰-6机首位置有领航员玻璃座舱,机尾有观察舱,机身上、下、尾部各有一座双23毫米机炮塔。轰-6K在外观上比较好辨认,取消了机首、机尾玻璃座舱和所有航炮,机翼下共有6个武器挂架。老轰-6存在“腿短、弹少、看不远、打不准”的问题,即航程短、可用弹种少和电子水平低,轰-6K可谓实现了“脱胎换骨”。
一是增大航程和载弹量。轰-6K扩大进气道并加强机翼结构,使用重量更轻、油耗更低的俄制D-30-KP2涡扇发动机,航程延伸至7000千米,最大载弹量15吨。轰-6K保留了内部弹舱,可携带重型钻地弹;比H/M型增加了2个外挂点,翼下最多可挂载6枚K/AKD-20或KD-88巡航导弹。
二是增强空地打击能力。轰—6K可发射空地导弹、反舰导弹、投掷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执行任务更加多样。K/AKD-20巡航导弹射程1000~1500千米,性能不逊于美国“战斧”。
三是升级航电系统,实现减员增效。轰-6K采用玻璃化座舱,以6个多功能液晶显示器替代部分旧式仪表,将对地轰炸雷达改为机鼻火控雷达,拥有更强的对地、对海扫描能力。除此之外,还配备了电传操纵系统、光电瞄准具、导弹逼近告警系统,机组成员由原来的6名减少到4名,并配备独立的弹射座椅。
它的批量服役是中国空军加快提升战略进攻能力的重要标志。
不同于一般的战术轰炸机、攻击机,战略轰炸机具备的是“战略性”和“远程”,即打击敌方重要城市、核导弹发射井等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作战半径可达数千公里。当今美国的B-1B、B-2和俄罗斯的图-160都是典型代表,航程远、载弹量大,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组成部分。此外,战略轰炸机在和平时期可发挥威慑作用,即便俄罗斯老式的图-95巡航都给沿线国家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战略轰炸机作为一种任务灵活的平台,核常兼顾、平战两用,是中远程导弹无法取代的。
虽然轰-6K的航程和载弹量都不及美俄主力机型,但使中国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国产战略轰炸机的国家。轰-6K服役后也在不断改进,并发展出海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