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小组合作学习活力
2018-07-25施晓红
施晓红
【摘要】初中学生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对竞争充满热情。在历史与社会课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新课导入——自由竞争法;快速阅读——自由抢答法;理解探究——小组竞争法;拓展反思——小组辩论法;课堂巩固——游戏竞赛法。结果表明,这一方法的运用,提升了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 竞争机制 有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80-03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也被广泛运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过程,缺乏活动准备所需的时间,参与热情不高,参与面不广且难以持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以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既符合初中生好胜性强和对新奇刺激反映灵敏的的心理特点,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竞争机制的构建
(一)需要遵循的原则
1.参与性原则。竞赛以学习水平均衡小组为单位,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类型,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每答对一小题记1到2分,“必答题”题目相对简单,基础较薄弱、能力较低的同学都会做,每一轮竞赛有5个小题,规定每组相同座次的学生依次回答,若其中一组的同学回答不出来,则相同座次的其它组同学可以抢答,若这些同学也不能回答则全班同学可以抢答。“抢答题”难易搭配,以中等难度题目居多,分为组间抢答和全班抢答两种。必答题和组间抢答题可以有效地避免成绩优秀生的一统天下的局面,不至于使一些成绩中下等学生丧失参赛机会,以至最终失去兴趣。
2.规范性原则。首先,规范问题的回答:第一,在小组抢答竞赛中,发言权的取得必须是老师报完问题说“开始”后立即在座位上站起,经老师许可后开始回答,回答完毕后向全体同学说明:“over”;当一个同学回答时,其他同学一律不能插话,若同组同学有不同意见或需补充时,允许再有一次补答机会,等其它回答完毕15秒钟内马上站起回答;同时,为控制少数同学的回答次数,保证回答问题学生的参与率,还要对每个同学的回答次数作限制,原则上每堂课每人不超过2次。如果有同学回答次数超限即扣分,但其在回答次数到限后可向组员提供学习帮助,由他人代表小组回答。第二,在小组辩论竞赛中,发言程序是由正、反方依次发言,每位辩手发言时间不超过2分钟,在老师宣布辩论开始后,两方辩手在一方辩手陈词完毕后停滞时间超过30秒钟,还是有代表发表意见时,可转入另一方发言。在这种模式中对同学回答次数未加限制。其次,规范小组的讨论:针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各组应认真、有针对性地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必须以围绕解决问题为中心,可小声交谈,可相互质问,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民主、宽松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
3.激励性原则。采用客观公正、正面激励为主的评价手段以利于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习,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竞争习惯。
(二)合作小组的组建
有效合作竞争的前提是合理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1.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实践证明,简单随意的分组必然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根据有效合作学习要求,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笔者任教的班级人数在36人左右,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九个小组,每组学生中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文静内秀;有的被称为好学生,有的是学习困难者……。我会利用教学中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供开展合作所需要的指导,尤其是合作的行为表现方面的渗透教育:倾听(尊重与信任),交流(理解与沟通),协作(互助与竞争),分享(体验与反思)。事实告诉我,这样做很有必要。
2.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优等生带领。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鼓励中等生畅所欲言;教会学有困难的学生先学会倾听他人发言,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如:在学习分析解答材料题时,学有困难的学生碰到,结合材料,运用“……”的相关知识来说明……或结合材料,请从“……”的角度来分析……这样的题目,会无从下手。比如出示材料给你并让你结合材料,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浙江省发展光伏产业的理由。优等生就会带领学困生先找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本中“因地制宜谋发展”这一课,然后到材料中去找有关“浙江省发展光伏产业的理由”的信息词句,再把课本中的某一观点跟材料中的某一信息结合起来,能结合的这一课本观点就是你的其中一点答案。
潜力生优先。由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潜力生在面对接受新知识、归纳分析等学习任务时,往往需要更多思考和准备的时间。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准备时间相对较为充裕的任务规定为潜力生优先,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如在导入新课中,我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學生课前收集关于相应课题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中,我尽量安排潜力生表现,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激励机制的打造
促进竞争和有效合作离不开科学的激励机制。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
1.善用赞美鼓励
a.注意评价的客观公正。只有正确、公正的评价才能激起学生的竞争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竞争,展露自我价值的信心和欲望。b.注意评价的人性化。在注意客观公正的同时,还需尽可能多用鼓励语言。如:“你回答的声音很响亮”、“你的回答比较有深度”、“你的回答很有想象力”、“男同学回答得很全面,女同学不仅回答全面,而且很有条理”“今天你发言次数最多”“第一小组取得了第一轮比赛冠军”,对待后进生,可以说“你能站起来回答很勇敢”、“你今天的表现非常好”等等。针对于不同学生给予不同评价,丰富评价的多样化。
2.完善评价量表
评价表应是多种形式的,并且尽量利用学生间的互评淡化教师的“裁判员”形象。如:组内成员自评表,组内成员互评表,小组自评表,小组互评表,教师自我评价表或师生互评表。并设制一些总结每次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的总分表,将平时的评价表的总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学期总成绩,并存入学生档案袋中。鼓励学生经常看学习档案,让学生自觉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学期结束的时候对表现最好的小组拍照留念,然后把这些照片张贴或送给小组的成员,背面写上一些欣赏,鼓励的话。
说明:
a.此表开学第一节课时交给课代表,并在班上作一说明。
b.据课前准备、课堂发言等小组或个人的课堂表现,教师给小组酌情加分。
c.一个月(即12节课)总评一次,评出“课堂最佳表现奖”,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确定分数值原则是:小组有辅助资料情境表现的得10分;问答题必答全对的得3分,不全对得2分,哪组的同学帮忙补充完整的得1分;抢答题相对难度较大,全对得5分,答错不扣分;辩论优秀得6分,其余酌情给分,同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修改答案。
这张表格既关注了小组,又可以反映各组每个成员的表现。
3.采用多种形式
根据初中生生性好动的特点,开展开放性的评价活动,评价可采用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向“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如:开展“给我们的表现打分”的自我评价,要求学生说出表现最好的地方,好在哪里,有哪些地方是有所改进创新的,学生通过对自己表现的分析,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也认识自己的长处,在剖析自己之中完善自我。正如罗杰斯说的,“只有一个人能评价目标实现的程度,这就是学生自己。”
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角色的胜任能力及合作小组的活动水平。
4.设立多个奖项
学生个人的能力不同,表现各异,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评价时,设立多种奖励项目,如积极发言、最佳辩手、最具智慧、最有进步、最佳合作、最准确、最快速度奖等等。
二、竞争机制的运作
这里以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步骤为线索说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竞争机制运作的过程。
(一)新课导入——自由竞争法
自由竞争法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为手段,通过教师课前布置的新课题,学生自由想象,提出承接新旧课题之间的导入方案进行展示。
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和新知识(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知道得越多,越易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对新事物提出问题,急于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可给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阶段引入小组竞争,学生总欲将已知的知识告知同学,从而在学生之间产生一种强烈的竞争气氛。以《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为例,由于有了前面小组合作竞争的原则规定,小组成员都载着自已的使命积极准备,共同完成小组任务:生1:看到这一新课题,我们就联想到了八年级近代史中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也促使日本再一次侵华;生2:小组代表展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后,承接虽然抗战胜利了,但战争的残酷和给我们造成的灾难是永远铭记于心的,我们肯定要揭开日本的侵华战争史;生3:小组代表播报新闻“钓鱼岛事件”,承接可以看出日本扩张领土野心依然不变,不得不让我们不忘历史,重新翻开“日本侵华战争开始”的一页......随着同学们义愤填鹰的说词导入,同学们个个拍手欢呼,毫无疑问都给相应组评了高分。不言而喻,这些高分不仅肯定了代表的说词,也激发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更激起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教学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快速阅读——自由抢答法
有了导入作准备,学生急于了解课文大意,抓住文本中心,此时,提一个既体现本课主要内容,又体现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后抢答,快速阅读就有了动力。这时,再根据文本特点介绍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学生就会乐于接受。仍以《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为例,提问该课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并请用简单图示表示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一般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时内容也不外乎背景、事件、影响这三部分,事件的爆发是中心,也是重心,要了解事件真相,势必要追究其原因、事态的变化扩大及其影响,可用掠读和略读迅速浏览全文,找出起因处、发生事件段落及其影响处,再快速阅读相应段落,从而找出答案。为了抢答问题,同学们紧张而愉快地寻找答案。
用抢答法还可向学生传授扫读找有时间的主题句,找出事件名称及其产生的各自影响。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可给学生五个判断正误的题目:《大西洋宪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意军惨败,从此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开罗会议达成三国协议,美、英將于1944年在法国北部登陆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让学生快速阅读后抢答,错误的还要求改正,以避免有的学生蒙混过关。此时,可让学生进行扫读,找到文章主题句,掌握了文章大意,进行抢答。
(三)理解探究——小组竞争法
运用小组竞争法,激励学生开口,培养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具体做法是,学生阅读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内容先进行梳理,依据组建好的小组,先由潜力生大致说说自已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梳理,然后由中等生加以补充,再由优等生加以总结完善,之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给该课文预设几个老师有可能会出的问题。准备就绪,就等待教师给出的一系列线索性问题进行抢答,依据规范性原则,答对者加一分,答错者扣一分,分多者取胜。这种竞争方式由于是以组为单位,培养了学生为集体争光的意识。以《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为例,教师可提问:
1.导致中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我国有哪几方面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
3.造成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4.(教师事先出示APEC蓝图片资料)APEC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对环境问题的治理,我国有哪些具体措施?
在学生抢答时,聚精会神听问题,抓紧时间答问题,气氛紧张而活跃。抢答题后,教师用投影片将问题按逻辑顺序排列起来:是什么(1)(2)——→为什么(3)——→怎么样(4)(5)。学生即可一目了然地明白教材思路。
(四)拓展反思——小组辩论法
运用课堂辩论法组织学生就学过的内容展开辩论,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陈述各自的观点。例如,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讲到对西安事变的解决时,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那么是该“放蔣”还是“杀蒋”,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再把各大组以分组原则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查阅史料,引经据典。当然查阅的资料内容方向,每个小组也有分工,不管是“放蒋”还是“杀蒋”,都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时局方向去说明,所以每个小组只要去查阅某一时局方向的史料就好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加深了对内容的分析,达到了小组合作的效果。辩论开始了,双方辩手依据小组辩论的规范性原则在课堂上展开唇枪舍剑,你来我往。最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场进行小结,“杀蒋”有道理,他的罪行足以证明他与人民意愿相背,时机成熟一定要解决处理,但结合当时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时期,我们要冷静,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抗击外来侵略者,故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应该“放蒋”,从而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抗日战争的重要作用。
通过辩论,学生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提升了分析、探究和综合的能力,同时达到寓思想情感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的目的。
(五)课堂巩固——游戏竞赛法
小组游戏竞赛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为手段,教师或学生在课前准备竞赛内容,以游戏方式来回答问题,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其最大特征是依据小组竞赛规范性原则,把游戏引入课堂。结合教材知识来活跃课堂气氛。游戏的内容在课前设计好,出题者由老师或学生担任。如在完成《改革开放新阶段》教学后,教师事先请学习小组根据考纲就其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出题,并注明题目属于难、稍难、较易、易四级,出题的形式不拘一格,填空、选择、简答、问答题等均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将回答问题分成必答和抢答两类,必答题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确定答题组。然后该组根据题目难易请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小组评判回答正误;抢答题采用“音乐叫停”或“报数”的方法来获得回答权。答对加分,答错则扣分,把游戏引入课堂,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意义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充分体会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对促进学习的价值意义。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放的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能积极认真地投入活动中去,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使每个学生的内在语言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
(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合作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中,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理想环境。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反思,学生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
(三)学会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各种不同交往中增进人与人的了解与信任,小组之间开展的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明白了只有靠大家团结合作才能胜利。他们的学习不再是“独善其行”的个人单干,也不是你赢我输的排他性竞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义务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沈思,《课堂的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2月.
[4]张素兰、李景龙,《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