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2018-07-25赵强
赵强
引言
当今世界已经跟互联网进行了深度绑定,互联网无处不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环境给中职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当前手机互联网在青少年中迅速普及,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使用手机互联网的主要群体。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应用互联网这一利器,努力探索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开展。
一、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的状况
时下,上网已成为中职学生们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在中职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90后中职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网络之于他们就像水之于鱼。在“水”中,他们可以与不同年龄身份的人自如沟通,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高效率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多元互动的社会交往机会,使中职学生的社会互动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拓展。现在的中职学生手机人手一部,凭借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网络信息的新颖性、丰富性、趣味性、快捷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敢于尝试和挑战,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上网,从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使用手机上网、QQ聊天、微信的时间比较长,频率也比较高。网络特别手机互联网既像一个潜藏着无数财富的宝藏,又像是一张具高度黏性的蜘蛛网,使中职学生能从中获取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同时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中职学生对互联网高度依赖的现状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必须从传统的教室环境扩大到网络环境。这样网络环境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大教室”,也能更好贴近90后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
学生和教育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学生,那么我们剥夺的是学生的未来。因此,顺应互联网潮流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提供教育新内容,探索教育新方式,调整师生关系提高个人信息素养,促进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变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微信、移动QQ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尝试拓展教育空间,推广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教育,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尝试网络校际协作。在课堂上,学生接触到新鲜的心理学知识点,如果对此感兴趣,可以在课外搜寻相关的心理学视频,也可以通过网易公开课等慕课随时随地学习全球优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从中发现学习自己最需要、最感兴趣的部分,而且可以对难懂的部分重复观看,启迪思考。教师还可以利用电脑或手机等终端就可以轻松地为学生提供微课、学习任务单等学习资料,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学生利用手机通过拍照、录音、视频的形式上交课前预习作业。同时,我们要充分互联网信息技术让学生尝试在网络环境下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微信答疑,线上互动分享讨论。笔者在讲授《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这节课,在导入新课时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呈现QQ视频“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一个80后女生的演讲。在感动落泪中,体会怎么更好的做一名子女?如何爱父母?而且学生可以在边看演讲视频边进行互动点评分享,学生敞开心扉,坦诚直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学生就是在潜移默化过程的获得启迪,达到心理自助的目的。这种及时的教育反馈,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教育作用。
2.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页
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建立独立、美观、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鼓励学生访问、学习,让学生在这儿能找到心理健康知识的食粮、倾诉心声的朋友、安全温馨的环境,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同时,心理网页要充分提供适合中职学生的集趣味性、互动性、自主性、发展性为一体的心理辅导资源库,来全方位、多功能地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康的人格。
3.建立网络心理测试平台
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测试基本上都是采取开展问卷调查或者面对面交谈的方式进行的,在测试、数据录入、结果统计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让我们一线心理老师望而却步。通过建立网络心理测试平台能有效克服这些不足,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心理测试平台建立新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为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及健康状况提供了依据,为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学生心理辅导提供第一手的参考意见,唤起了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
4.合理利用互联网自媒体
探索如何利用如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群等网络社区等互联网自媒体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及日常心理测试、预约心理咨询、发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信息及新闻等工作。学校心理咨询室开设公众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个人开通自媒体账号,教师就可以通过博客、百度贴吧、微信和QQ群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地分析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为其排忧解难,安慰学生、疏导学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滿足每一个学生对于情感的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防线,有效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微信、QQ等方式来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紧张,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和压力,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展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获得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
5.合理利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在互联网上鉴别、筛选及发布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明智地借助互联网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教材和教参提供一些心理案例颇有微词,学生感觉有点假,跟他们的现实生活颇有距离,这些案例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喜欢来自日常生活的案例,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而通过互联网搜索可以选择那些中职学生毕业后在各行各业发挥自身作用,为社会创造劳动价值的鲜活案例和事迹,选择学生所关注的时新热点问题,并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呈现,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杨倩,李义鹏,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