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分享教育
2018-07-25刘卫卫
刘卫卫
随着21世纪信息化、经济跨国化和综合国力竟争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在考虑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时,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国教育改革也开始注重人的个性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学会分享是其中的□一个比重要的方面,分享能帮助儿童夫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圈子,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从而能够与人交往、合作,建立和的人际关系,国此,在工作中我非常注意对幼儿进分享教育,现总结如下:
一、让幼儿明确分享的意义
分享是种在与他人共同活动中出现的利他行为,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占有的,是人们在相处过程中上一种很重要的社会行为,分率包括物质分享、精神分享(如活动分享、快乐分享和痛苦分担,等等。教师应创设适宜的情境,运用恰当的方法使幼儿真正明确分辛的意义运用事例,通过讨论,让的儿明确分享的意义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对比鲜明的事例,让幼儿观察、分析并最终明确什么是分享行为。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而愿意与人分享
玩具和游戏是儿童交往的媒介,他们怎样共享玩具,怎样合作游戏,都需要学习。当他们明白大家共享玩具一起游戏才最偷快时,就会乐意与人分享。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选取儿童感兴趣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三、开展分享活动训练,强化幼儿的分享意识
(一)角色扮演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较长时间的角色扮演经验何可以改变人们的心理结构,从而使人的个性发生实质变化,如让幼儿扮演跌倒的孩子,其他的小朋友来帮助他;还可以利用角区开展“热情小主人”活动,轮流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的玩具、图书等物,效置在“娃娃家”,让幼儿扮演小主人待容,看谁最热情、最主动就评选其为“最佳小主人”。
(二)移情训练法
移情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儿童善干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皮亚杰认为,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儿童通过与其他人相互交流体验,可以从自我中心解放出来,并且他指出社会交往的冲突和争论促进了认知的发展,并随之增强把自身置于他人位置的能力。
(三)榜样学习法
设置一定的社会情境,树立一定的榜样,使儿童有意无意间进行模仿,可以有效促进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可以情境故事的形式呈现榜样事迹,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把握榜样的分享动机,比如《孔融让梨》中的孔融,《猫咪小贝》中的小兔多多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四、扩大幼儿分享的范围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对于不同的问题,分享的范围都会有所不同,但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却是指向自己认可的亲人、朋友或同事。小朋友们只局限于经常与自己一起生活、游戏的伙伴,在的儿园只局限于自己的同桌、同组、同班,而对别班的小朋友以及成人则不加理睬。究其原因,儿童分享的局限与幼儿的交往频率、交往空间、相似性、互补性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局限性,在工作中,我们要扩大孩子的交际范国,让孩子更多地去接触他人,以便扩大孩子对其他小朋友的认可范围。
(一)利用户外活动增加幼儿的交往机会
户外活动时,教师有意识引导幼儿与别班的小朋友一起玩。
(二)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发展的。教师可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等社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如刚入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阅历浅、语言发展大多停留在模仿水平,教师可选择一些故事情节简单、对话短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通过模仿,积累了交往的经验,就能较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利用各种环节与不同年龄段孩子交往
幼儿园的孩子多数是独生于女,缺当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体验。教师可联系本园的大班和小班结成互助班,每周开展几次活动。在大带小活动中,大家各尽所能,其乐融融,体会到兄弟姐妹之情,促进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五、提高幼儿的道德认水平,加深幼儿对分享内涵的理解
幼儿在分享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第一,幼儿的道德判断方式是单一的,表象的。儿童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只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作判断。幼儿对待分享这一回题也会受到道德判断方式的影响。在幼儿心中,服从成人的命令就是一种道德行为。
第二,幼儿的道德评价以结果为标准的。
第三,幼儿的道德评价标准只注重行为不注重动机。一个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分享行为,最关键的是看其动机如何,即看其是否出自内心的、主动的与人分享的愿望。由于幼儿的年龄因素以及经验不足的影响,他们大多数不考虑动机因素。
因此,要使幼儿真正学会分享,应提商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首先,要指导幼儿掌提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方法,指导幼儿用灵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成人的命令,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幼儿摆脱对成人“指示”的一种僵化认识逐渐确立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次道德评价标准单一是幼儿判断事物的□一个弱点要设法儿从单向评价向多向评价方面发展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单向评价的思维方式对幼儿解释某些事情时要多从几个角度去分析、讲解,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a.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强化巩固幼儿的分享|行为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两个场所一幼儿国和家庭,只有協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产生1+1|>2的效果,反之则会削弱、抵消教有作用。
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现在许多家长的普遍心态,然而这些家长不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具备科学的有儿知识,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味追求早期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要帮助家长建立全新的育儿观念,使家庭和幼儿因形成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可通过讲座计论小报宣传等方式,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根据目标创设宜的情境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分享活动训练,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榜样,提高幼儿的道德判断水平及时解决幼儿在分享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正确把提分享的内涵,从而使分享真正成为幼儿的一种道德需要,另外,教师在开展分享活动训练的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尊重儿童主体的自然发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教师要看到不同个体间的差距和特殊性不能强求□一律,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儿童,否则会脱离孩子的实际,造成儿童心口不一和虚伪行为,培养出成人化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