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8-07-25张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

张鹏

【摘要】幼儿美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具有直观性。因此也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孩子们往往把绘画等美术活动当做游戏来对待。新《刚要》明确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因此,为了能让幼儿在他们喜爱的美术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我们要为孩子提供有利的条件,激发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那么怎样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引发了我如下的思考:

【关键词】美术活动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58-01

一、创造条件、在生活中发现美

借助现实生活是开发幼儿想象的源泉。丰富的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拥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造。我们要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让幼儿多看,多说,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展现出独特之处。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着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一些研究也表明,在良好的心情状态下,人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1.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

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我们总能激发出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不合逻辑,但就他个人发展来说,这是非常可贵和重要的。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我就很重视这点,不管幼儿画出怎样的作品,我总是鼓励他们大胆的画,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此一来,本班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更浓厚了,就连胆小不愿拿笔的幼儿也能大胆作画了,大家对美术活动充满兴趣,我感到很欣慰。

2.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

有关幼儿教育、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知识我们都懂,但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又顾及了多少呢?

如:教师出示了一幅幼儿感兴趣的图片,立刻就有幼儿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教师见状急忙干涉:“谁在说话呀?小嘴巴不讲话,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圖上有什么。”……是的,在教师的提醒下,课堂的纪律很好,活动按计划井然有序地实施着,但是,我们是否想过,这是孩子们的活动,我们只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并非主体,幼儿才是活动主体,我们是否该蹲下身来发现和理解孩子的声音:我们是孩子,看到,漂亮的图片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我们都急于想要告诉别的小朋友我们的感受;我们是孩子,在操作时自言自语不是故意捣乱,是因为我们的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手眼协调能力差,手的动作不足以表达我的思想,我要借助嘴巴来帮助表达。

三、利用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1.内容的多样性。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给幼儿一个可拓展的图形,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图形经过添画变成想要的图画(如圆形可添画成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还有拼画(正方形、半圆形可组成房子、厨师)、变画,也可以有主题画、诗画、故事画、粘贴画、美工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构思的作品选择材料,也可以按照所选的材料发挥想象,不局限固定的要求作画,可以无限拓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而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制作得精美不精美,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的培养,鼓励幼儿自由创造,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发挥不同的想象。

2.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活动就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每一次相互作用就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教师要采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新奇特别的材料,调动孩子的兴趣,充分引发幼儿全身心地自主参与,促进其充分、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一个人的想象创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个有心人,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实施有利创造的指导方法。

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并积极投入创造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是至关重要的。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启发、诱导创作激情。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我根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皮亚杰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方法。

一般美术活动均以教师示范、讲解范例、幼儿操作、评价这一模式。在我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对这一模式中讲解示范做了调整,改为: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方法,我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真正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与独创性。

五、关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个性化。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创作活动,从而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过去我们常常给幼儿统一的规范,限制他们的个人体验,个人表达和创作的方式,结果造成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创造性,这其实是不符合美术活动本性的,教师应该运用各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结合自己的想象,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不能局限于固定程序,而应灵活多样。

六、结论

总之,美术活动是艺术领域的重要部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认真贯彻新《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本身应具有敏锐的眼光和观察力,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并正确地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在美术活动中尽力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兴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用这种品德去影响幼儿,为造就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做出一份自己的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指南》

[2]李一新.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主动发展[J].教育研究,2006,4

[3]林白桦.对幼儿创造性活动的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6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