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策略初探

2018-07-25韦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游戏化美术教学幼儿

韦涛

【摘要】“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美术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之一,与游戏优化结合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选择易于表现的游戏化内容,提供多元的游戏化材料,建立利于创造的游戏化环境、给予富有个性的游戏化评价等,从而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美术教学 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52-01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家马斯洛指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通过游戏实施幼儿美术教学,有利于对幼儿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培训。使美术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从而实现幼儿在愉快中获得美的感受。

一、美术教学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幼儿美术教学是有目的引导幼儿主动获得教育的过程,形式多样,但总体而言,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去获得美术教育必要的体验。

(一)美术教学游戏化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学的适宜性

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易于激发幼儿的情绪,激起学习兴趣。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对环境具有的依赖性、被动接受性,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的目的,有利于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教育,通过游戏让幼儿利用外在环境参与教学,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刺激幼儿直接获得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教学游戏化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

教学活动是教师为达到一定目的,专门设计、组织的活动,游戏化就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通过美术教学游戏化,有效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刺激幼儿的创作热情,引导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克服障碍,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教学目的。

二、美术教学游戏化的实践对策

(一)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教学游戏化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明确了教育目的,再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自发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主体发展,必须明确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明确游戏是教学的一种形式、方法,游戏化教学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不经意间完成教学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使幼儿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好的成长。同时要对幼儿在游戏教学中能获得的知识程度有预期性的进行分层,根据幼儿不同的水平提出不同的活动目标與要求,重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引导幼儿创造性、自主性进行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根据幼儿特点选择适宜的游戏化内容

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运用游戏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要有针对性的确定游戏内容,以实现预先确定的教学目标。“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美术活动也是如此。幼儿熟悉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场景。在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中就不能生搬硬套活动内容或远离幼儿生活,从多种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例如借助游戏情节将绘画教学的目的、内容巧妙与游戏结合,使美术教学内容本身成为一种游戏、融合成一种活动、一个过程。通过游戏和绘画的结合来实现教学目的。

(三)根据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提供多元的游戏化材料

幼儿美术活动离不开材料的投放。新纲要明确地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组织与实施的内容之一。因此,美术教学游戏化,就要丰富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游戏材料,尽量提供丰富有趣、易操作的活动材料,如印章、纸团、弹珠、牙刷等,让幼儿进行印画、滚画等活动。新鲜的材料会吸引幼儿的兴趣,为材料而吸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幼儿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如果单单是传统的蜡笔画,即使是再好玩的游戏教学形式,幼儿也会感到枯燥,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则会让幼儿将绘画等同于“好玩”的游戏,体会到绘画是件快乐的事。因此在绘画教学中尽量避免绘画材料的单一提供。

(四)在游戏化教学中给予科学指导

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美术活动中很难完成先构思再作画的过程,而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有时主要画面画好了,却不知该添画些什么,画面显得比较单调,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或借助教具对幼儿的进行指导和鼓励,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例如在活动中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给幼儿一个假设的角色,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引入过家家的情境,春节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忙着“包饺子”,让幼儿自然地融入设置的情境。教学活动中不应过多的强调幼儿严格保持课堂纪律,而是以幼儿的语言特点与幼儿进行对话,加以引导,否则会影响幼儿愉快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制约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五)以个性的游戏化评价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讲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态度、标准将直接影响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儿童美术创作表达的是儿童自我的思想情绪。因此,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尊重儿童的想法,幼儿从教师的讲评中得到认可、肯定或是鼓励,将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游戏化的评价既能激发孩子画画的热情,又能达到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运用游戏化的互动评价,在肯定幼儿进步的同时提出努力的方向,激起幼儿继续参与画画的兴趣,或者以孩子间的互动评价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和自信心,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小动物主题中,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采用帮小动物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评价同伴的作品,要求幼儿在所有绘画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并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在互评的过程中,提升了幼儿绘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美术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正是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孟亚莉:浅议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J];群文天地;2012年12期

[2]陆旭颖:幼儿美术教育中兴趣的培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7期

[3]高莹:对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问题的讨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猜你喜欢

游戏化美术教学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