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研究

2018-07-25周振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现主体地位体育教学

周振兴

【摘要】在现代教育持续发展中,体育已成为小学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如何将素质教育巧妙贯穿到小学体育教学已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是其首要前提,关系到素质教育理念落实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学 体现 学生 主体地位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43-02

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多样化路径高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科学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在不同形式的体育教与学中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参与意识

课堂参与意识增强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首要前提。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技术,在图片、音像、动画等作用下,动态呈现复杂化的体育课题内容,实时刺激学生感官,有效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无形中增强课堂参与意识。以“足球”为例,上课之前,教师要在准确解读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课题教学要点,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班级各层次学生个体需求,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制定可行的电子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班级学生观看和“足球”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初步感知“足球”课题内容,有效激起探索欲、求知欲,对“足球”这一新课题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足球”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在讲解“足球”课题知识中,教师可以将电子课件内容巧妙融入其中,动态呈现复杂而系统的“足球”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足球”动作要领,再向学生现场呈现“足球”相关动作,实时促进学生学习动力,主动参与到“足球”动作練习中,在掌握“足球”概念知识与技能技巧中进一步强化参与意识,更好地参与到“足球”课题多方面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客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激起体育学习兴趣,落实“足球”课题教学目标。

二、合理设置课堂游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认知层次等,结合体育课题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堂游戏,增加体育教学内容趣味性,在丰富课堂体育教学内容中引导班级学生主动探索,在具体化情境中亲身实践,在内化体育课题内容中展现学生主体地位。以“短跑”为例,在讲解完“短跑”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接力跑”引入到课题教学实践中,将“歌词接龙”融入其中,科学设置课堂游戏,有效深化“短跑”教学实践环节,

便于班级学生顺利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接力跑”游戏,在主动探索过程中解决“接力跑”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这一“短跑”体育游戏互动顺利进行。教师要仔细观察各小组每位学生对“短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再针对性设置课题游戏,包括一些相关的问题,深层次引导学生参与奔跑游戏中,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充分挖掘各方面潜能,共同探讨、分析中解决对应的问题,掌握重要的“短跑”动作要领、技能技巧,规范自身动作,多层次客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感知体育学习乐趣中喜欢并爱上体育学科,在获取成功体验中提升体育技能,促使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更加有效。

三、转变师生角色,掌握新型学习方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转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具体要求,科学转变师生角色,并引导学生掌握新型学习方式,在呈现课堂主体地位中提高学习效率。以“跳绳”为例,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同时转变教学理念、师生角色,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小主人。随后,在讲解“跳绳”课题知识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科学转变师生角色,从辅助、指导、参与等方面入手,优化“跳绳”实践环节,让班级学生两人或者三人一组,进行“跳绳”练习,相互纠正错误的动作,在体现主体地位中掌握“跳绳”重难点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掌握,比如,引入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让班级学生在多样化“跳绳”课堂互动中,深层次挖掘各方面潜力,在呈现主体地位中掌握“跳绳”技能技巧、战略战术,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在主动学习过程中顺利展现主体地位。以“篮球”为例,在讲解完“篮球”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篮球”实践过程中,相互探讨遇到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掌握必要的运球、传球等战略战术,顺利提高篮球命中率。教师可以将发现式学习引入其中,结合“篮球”课题重点与难点内容,巧设一系列相关问题,将其贯穿到篮球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篮球”练习中针对性内化“篮球”课题知识,在解决相关问题中规范传球、投球等动作,并发现篮球实践中新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更好地获取篮球知识乃至情感体验,更好地将多种学习方式应用到以后体育课题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教学实践情况,整合“篮球”章节内容,深化教学实践环节,实现高层次师生、生生互动,真正转变师生角色,在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作用下,有效呈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此,确保“篮球”课题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高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整体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必要性,科学转变师生角色,采取多种可行的措施,高效呈现班级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主动参与到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各环节,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体育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实时彰显体育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凤飞.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现状与教学设计[J].运动,2016,(4):96-97

[2]许浩.以生本理念为基础的小学体育分层次改革途径——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课程合理化目标[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9):90-91

[3]万德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融入棒球的教学案例[J].天津教育,2016,(10):58-59

[4]施正取.摭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0):225-226

猜你喜欢

体现主体地位体育教学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