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校园生存境遇研究

2018-07-25胡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生

胡傲

【摘要】针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校园生存境遇主要面临着住宿条件简陋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不全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并适当控制需求量的增加、采取‘放羊式和‘家长式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钱财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改善和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生存境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 小学生 生存境遇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34-02

随着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实施,寄宿制学校已成为农村地区办学主体的必然选择。农村寄宿制小学是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举办这种办学模式能够适应我国农村人口分散的特点,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小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从而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学龄儿童正常入学。寄宿制小学生作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主体,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其生活、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寄宿制小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校园生存境遇。

本研究所提的校园生存境遇指寄宿学生住校过程中,除上课学习以外在学校衣、食、住、行、等所处的情况或状态。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农村低龄寄宿儿童生存境遇,本文从住宿情况、饮食情况、课余情况、消费情况三个维度设计了《农村低龄寄宿儿童校园生存境遇状况调查》。在广西、贵州2省3县9所乡镇1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中,针对三年级以上的寄宿儿童发放700份问卷,收回问卷642份,其中有效问卷609份,有效率94.8%。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9名专任教师及13名寄宿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以下数据均来源调查问卷整理。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校园生存境遇面临的问题

(一)食宿条件简陋,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不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求是人最低层次的需求,只有满足生理需求才有可能去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而能否较好地满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生理需求,关键看校园食宿条件及相关配套设施怎么样。为此,《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对宿舍、食堂、饮用水、厕所等学校生活設施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要求并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如在宿舍方面要求人均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米,应保证一人一床,长度不小于1.8米,宽度不小于0.9米。

然而,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宿舍通过民房、教师办公室等闲置建筑改建而成,室内空间狭小,远不足人均3米。大部分学校食堂面积不能满足学生同时用餐,导致学生在操场、教室、走廊里站着吃饭、游着吃饭、蹲着吃饭的现象出现。调查显示,76.3%以上的学生住校期间一周不洗一次澡,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以外,学校没有浴室或不能提供热水是问题所在。对住宿条件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住校学生仅占到11.2%和17.4%。由此可知,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关注与支持力度,但学校的食宿条件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依然缓慢。

(二)“放羊式”管理不利于学生发展

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小学下午5点以前放学,更有甚至,下午3点半结束当天的课程。放学到上晚自习这段时间,至少有3小时。这段时间学校通常采取的是“放羊式”的管理模式,只要负责好学生的安全问题,其余的任由学生自由活动。调查发现,每天放学后到上晚自习这段时间,感到无聊和不知道做什么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超过60.9%,感到课余活动非常少和少的学生占72.6%。老师经常组织课余活动仅占到8.1%,而这段时间非常希望和希望有老师组织课余活动的学生占到70.6%。这从一定程度说明这段时间多数学生并不太适应“放羊式”的管理。

(三)零花钱未得到有效使用

据统计,家里面给寄宿制小学生的零用钱每周平均25.7元人民币。

饿了就要吃,这是人最基本的本能,也是生活中一门常识。在‘如果你在学校饿了怎么办?的调查中,46.2%的寄宿制小学生选择饿着,36.9%选择买零食吃,16.9%选择到校外吃,零花钱每周都有结余的学生占选择饿着的76.3%。而通过表2可知,家里面给的零花钱每周都有结余的学生占总人数45.2%。由此说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多数学生并没有把家里给的零花钱用来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以改善伙食。另外,零花钱用在买零食上也不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发展。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生存境遇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资源的供给滞后于需求量的增加

从供给与需求定理看,当需求过快时,供给往往具有滞后于满足需求的特征。受供需定里的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育资源供给滞后于农村家庭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育需求。由于寄宿制学校具有破解农村教育困境的示范效应,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全国蓬勃发展,从2006年到2012年,寄宿率从29.8%激增到58.6%,与此同时,农村学校总数从411306所速减到236960所。调查发现,有12.1%的寄宿制小学生离学校并不远,又既非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的住校从某种程度上‘挤出了对寄宿制小学有真实急迫需求的学生,无形中加剧了农村寄宿制小学住校需求的增长。所以,农村寄宿制小学出现食宿条件简陋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不全的根源就在于农村家庭对寄宿制小学教育需求量的增加速度超过了现有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育资源供给速度。

(二)学校缺乏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全面管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传统学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伸,本应由家庭对学生管理的时间转移给了学校。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除了要发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功能之外,还要对寄宿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管理。由于在对寄宿学生课余时间管理方面,学校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只关注学生的人生安全,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部分学校认为,专属于学生的这段课余时间,没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课余活动,只要能够保证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安全不出问题,其他的学校大可放心。正如贵州水城县某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班主任所说:“小学生嘛,下课的时间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多玩,我们老师只要看着点,不出事就行了。”

(三)学生缺乏合理的理财能力

理财能力主要包括收入的获得和收入的使用两个方面的能力。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而言,理财能力主要表现在对零花钱支出方面。首先,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缺乏合理的理财意识,存在乱消费的情况,如把钱用来抽奖,打老虎机等。其次,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使用家里给的每周零花钱时,没有一个明确的使用规划。最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往往只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支出。以上这些都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缺乏合理理财能力的具体表现。由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缺乏合理的理财能力,导致支出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这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而言,还会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生存境遇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控制需求量的增长

构建持续持续性的经费投入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强有力保障。中央、省、县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经费投入。其次,更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标准建设和监督监管。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考核指标体系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催化剂。农村寄宿制小学基础设施的修建要严格按照指标进行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按期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给以相应的处罚,提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可以给以一定的奖励措施。

(二)采取“放羊式”和“家长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课余活动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校园生存境遇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非寄宿生而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有更多的专属于自己的校园课外时间。在专属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这段课余时间里,学校可以采取“放羊式”和“家长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寄宿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由于受客观因素限制,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而言或多或少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农村寄宿制小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具有代替家庭抚育的功能。学校对寄宿制小学生的课余时间管得太多或者太少都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而采用“放羊式”和“家长式”对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管理,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积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钱财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正处于理财观念培养的黄金时间。由于客观因素过早离开家庭,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独自面临着如何支配家里每周给的零花钱的问题,这对他们在理财方面的用钱能力提出了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要求。所以,积极引导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合理的使用钱财显得特别重要。老师和家长应相互配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钱财。首先,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时常告诫学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其次,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理财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花钱,改变学生不良支出的习惯。例如,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或者班会课上,可以提醒学生要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少买零食吃,不浪费一分钱。最后,制定消费计划,严格执行。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制定详细的每周的零用钱消费计划,并通过老师的监督,严格按照消费计划用钱。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小学生迪克比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