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防拥挤与踩踏教育实践研究

2018-07-25张贵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

张贵华

【摘要】防拥挤与踩踏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中防拥挤与踩踏安全技能的提高和安全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拥挤与踩踏事故发生的诱因,对防拥挤与踩踏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防拥挤与踩踏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演习,为中小学校防拥挤与踩踏教育提供了参考意义。

【关键词】拥挤 踩踏 安全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小学校防拥挤与踩踏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C1626aq28)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29-02

引言

近年来湖南湘潭、云南昆明等省内外各地中小学相继发生重大踩踏事故令人痛心。各地中小学仍有许多拥挤踩踏小事故还在不断发生。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这些都给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拥挤踩踏一次次敲响群体安全事故的警钟。清华大学学者单雪强、苏国锋曾分析了2000年~2009年我国40起中小学校園踩踏事故,基于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95%的校园踩踏事故都发生在楼梯里,且多发生在晚自习、白天放学和集体活动时。?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给我们这些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由此在学校对师生开展防拥挤与踩踏“必修课”是势在必行。特别是新《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及各级领导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为防拥挤与踩踏教育的提出产生了重要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一、中小学校拥挤与踩踏事故诱因分析

拥挤,拥挤是指人或车船等紧紧地挤在一起;闹市区拥挤不堪,没有较大的空隙。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密度。踩踏,一般指在某一事件或某个活动过程中,因聚集在某处的人群过度拥挤,致使一部分甚至多数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稳而跌倒未能及时爬起,被人踩在脚下或压在身下,短时间内无法及时控制、制止的混乱场面。实际上在踩踏事故中,遇难者并不是真的死于踩踏,他们的死因更多的是挤压性窒息,也就是人的胸腔被挤压的没有空间扩张。历史上的千人踩踏事故,血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避免踩踏这种原始事故。而中小学生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低,安全意识淡薄,这些更会引起踩踏事故。中小学校拥挤与踩踏事故诱因包括:

(一)学校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有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缺乏学校防拥挤与踩踏安全管理制度或有制度未执行。对易发生事故时间段,比如下课、上操和集会时,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无引导、无管理、无教育。对易发生事故地点,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没有监控,没有老师组织和维持秩序,下课时无人疏导;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缺乏安全知识教育。部分学校建筑不符合标准,楼梯口与学生数量不匹配,不易疏散;通道狭窄,楼梯,特别是楼梯拐角处狭窄,不能满足学生集中上下的需要;照明不足,晚上突然停电或楼道灯光昏暗,没有及时更换损坏的照明设备。甚至部分中小学校园出口通道有障碍物。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是学校体育教师或临时聘用的保安公司人员,没有接受过校园安全管理培训。

(二)教师防拥挤踩踏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位

据专家分析总结,拥挤踩踏的内因是人类没有禽类特有的大规模安全迁徙的天赋,踩踏的外因是人们在日常学习中没有重视“防踩踏”教育与训练。在学校防踩踏教育中,老师应该是第一被教育对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也都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但没有意思到自己在安全中扮演的角色,总以为安全是校长的事,安全是班主任事。还没有认识到法律规定的安全事故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甚至有的老师看见拥挤不制止,不救护。更不知拥挤和踩踏预防知识,事故应急救援知识。提高教师的安全素养和防踩踏技能,打造安全文化提高老师防拥挤踩踏的安全观念也是一项迫切的工作。促进广大教职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履行安全职责,使教职工知道安全责任制、一岗双责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三)中小学生防拥挤与踩踏安全知识教育不够

目前广大中小学对文化课的教学和教改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在逐步提高。但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技能的提高还重视不够,虽然我们也加入了安全实验区试点,但执行力不到位。当我们问及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拥挤踩踏事故已经发生了怎么办?学生无法应对。学生安全技能的掌握少之又少。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寄宿制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排队回家,突然停电了,有人喊了一声:鬼来了!于是大家都往楼梯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受伤。在拥挤的人群中引发踩踏的诱因可能就是一句玩笑、系一个鞋带、一杯饮料、一股气味都会引发踩踏,这些安全知识学生都不懂。

(四)校园安全文化素养有待提升

安全也是文化。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所以学校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看师生的安全文化素养。防拥挤踩踏根深在我们的精神理念中,体现在我们的处事行为中才是防拥挤踩踏教育的高层次追求。最后学生把学校所学习的技能固化到自己的技能储备中,甚至上升为进入社会中自救和处理危险的能力,才是我们防拥挤与踩踏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防拥挤与踩踏教育

(一)学校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的防拥挤与踩踏教育

我们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分期分批对学校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防拥挤与踩踏教育。学习了防拥挤与踩踏事故的预防、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通过学习,安全管理人员掌握了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管理技能。通过教育学习取得了以下成绩:1.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防拥挤和踩踏领导分工。2.建立了防拥挤和踩踏安全管理制度;防拥挤和踩踏安全检查制度;防拥挤与踩踏的安全责任制。3.防拥挤与踩踏安全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楼梯扶手是否坚固;通道和楼梯宽度是否与学生数匹配;通道内是否有紧急疏散标志;通道内是否有应急照明装置;楼梯通道是否畅通;全方位24小时监控系统;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期检修,4.制订教师值班制度。学生上操、放学时,必须有教师值班,同时一名校级领导带班。学生上下午大课间时,班主任必须和学生一起活动,全体体育教师必须到场。放学时,带班领导,值班教师、保安必须到位,出现学生拥挤时,及时到现场疏导。积极对学生进行救援。

(二)教师的防拥挤和踩踏教育

对教师的防拥挤与踩踏教育是邀请省内外专家到校培训。形式有会议教育,视频教育,微课教育,教师参与式、体验式教育。让每位老师观念上有了更新,达到人人能上一节防拥挤与踩踏安全教育课,能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解答,能积极参与事故的救援和应急处理。

(三)学生防拥挤与踩踏教育

(1)教育途径

因为拥挤和踩踏最容易引起群死群伤,所以开学初的专题教育是少不了的。学校统一安排,有专门教师分班讲授防踩踏知识,学生参与式互动,至少保证3个学时以上的学习。另外我们准备了十多个案例,通过微课、微视频、宣传册页、案例教学,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持续开展预防拥挤踩踏教育。让防拥挤和踩踏安全文化深入学生心中。

(2)教育内容

明确拥挤踩踏的危害,校内校外时刻要有安全意识,掌握防拥挤与踩踏技能:

1)在楼梯通道内,上下楼梯都应该举止保持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打闹、不故意怪叫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学会自救和互救,记住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2)下楼的学生应该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

3)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4)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先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5)若自己不幸被人群拥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6)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7)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8)在人群慌乱时,脚下要注意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9)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10)当你走在楼梯上,不慎掉了书本、文具或其他东西时,不要急于去捡,要先看看前后有没有同学,要在不拥挤的情况下在捡自己的東西。

11)下楼梯时,不要嬉戏打闹,不要拦腰搭背,要有序文明上下楼梯,遇到楼梯上有水、积雪时更要小心行走,避免滑倒。

12)当参加升旗、上操和集会时,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上下楼路线行走,特别是进出楼梯口时,坚决不能拥挤,要讲文明,讲礼让,大同学照顾小同学。不求快,要求稳。

13)如果拥挤无法移动,双手握拳架在胸腔,就像拳击手的防护姿势,这样保证胸腔不受挤压。

14)人员密集的地方不去凑热闹,更不能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嬉戏打闹。学会自救和互救,记住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

15)在学校住宿和午休的同学在参加活动、出入寝室、上下楼梯时,也要严格按照午休管理老师的要求,讲文明、讲礼貌,有秩序上下楼梯,确保安全。

三、防拥挤与踩踏事故应急预案和演习

防校园拥挤与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一)成立预防校园拥挤与踩踏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二)建立预防校园拥挤与踩踏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1)分走楼梯制度:为避免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过于拥挤,采取学生分走楼梯制度。每班均制定专门疏散路线和顺序。

(2)任课老师带班制度:在上操、集合或其他突发情况,谁上课谁负责制,分年级、分班级有任课教师带队,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3)专职老师值班制:上下放学,晚自习,安排教师值班,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学校领导与值班老师,应急小组成员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4)首发报告处理制度:无论哪位老师谁第一发现拥挤,谁第一报告、处理和救援。

(三)教室紧急疏散方案:

(1)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由政教处主任负责指挥全校学生紧急疏散,任课教师协助主任组织学生紧急疏散。主任不在时由值班教师负责全面指挥。危机发生时,各班老师分工各负其责学生紧急疏散。

(2)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各班安排专人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

(3)各班由任课教师、班长指挥按照制定路线、迅速疏散。

(4)在疏散过程中学生们要做到“三不,二要”,即不拥挤、不打闹、不搞恶作剧,要互相礼让、安全疏散。

(四)宿舍紧急疏散方案:

当宿舍发生危机时启动本方案

(1)发生危机时,由晚间值班领导负责全面指挥学生紧急疏散,由值班教师协助值班领导组织紧急疏散。

(2)当宿舍发生危机时,宿舍值班人员迅速打开宿舍全部大门。

(3)学生按照指定路线有秩序的疏散。

(4)在疏散过程中学生们要服从指挥、听从命令。

(5)在疏散过程中学生们要做到“三不,二要”,即不拥挤、不打闹、不搞恶作剧,要互相礼让、安全疏散。

(6)在疏散过程中:由值班人员分别负责指挥组织学生紧急疏散。

(7)每学期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疏散的路线。

为此我们专门在实验学校开展了疏散演习,当听到校园发出的紧急警报后,全体老师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各负责教师立即进入角色站在指定区域指导学生疏散,而各班学生也有序地走出教室安照制定的路线和顺序,并沿着学校安全楼梯、通道快速撤离,同学们有序地从楼道撤离,安全到达操场集合,学生们仅仅用了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安全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演练中没有遗漏一名学生,全体学生也没有发生混乱、拥挤的现象和踩踏事故。

四、中小学校防拥挤与踩踏教育成果应用

防拥挤与踩踏教育至开展以来,我们分别在城市两所中小学和农村两所中小学实施。通过实践没有一所学校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经过对广大师生的考评,师生在防拥挤踩踏方面的安全素养远远高于非开展学校,整体素养远远高于开展教育之前,赢得了社会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
市政施工安全管理浅析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学生认知情况的现况分析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及研究
浅谈初中校园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