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实施

2018-07-25陆凤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陆凤莲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知识理解的同时更好的把握文章主旨,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与张力。本文作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现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与实施德育教育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25-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本职工作中渗透与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初中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正确深刻地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是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就是接受语文德育的过程。在初中阶段,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孕育着丰富的育人因素。它们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情,形成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受到了美的教育与启迪。

如北魏郦道元的《三峡》、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这些古今山川景物记,能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河山的壮美,激发他们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些特征教会学生睹物思情,触景生情,因事激情,知理明情。又如《紫藤萝瀑布》、《敬畏自然》、《生命生命》、《谈生命》、《热爱生命》等课文能让学生意识到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对待生命要有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在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孔子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思想以及孟子的民本思想;可以认识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抱负。还有许多美文如《论语》、《孟子》、《我的母亲》等可以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以及学到为人处世的原则。

二、抓好语文课堂点拨,重在德育自然渗透

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以认知活动为载体的情感活动。语文的这种情感和道德因素的天然结合,使语文成为了德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加强德育渗透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师在授课中要适时诱导点拨,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升华为自己的内心体验,最终转化为自身修养、道德情操的形成,实现我们的育人目的。

如反复朗读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学生可以感受语言的优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从而受到熏陶、感染。如《出师表》一课,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或语气恳切、语重心长,或声音低缓,表情沉重。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更好地了解、接受、感触、欣赏诸葛亮的忧国忧民之心。朗诵优美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发现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沁园春.雪》这首词,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词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他们为建设现代化而努力学习。

三、文为心声,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文为心声”,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疏导自己的情感,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关注社会,感悟人生。

如,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倡学生敞开心扉,写日记、写随笔。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真实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描写这些变化的愿望,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渗透思想教育。其次,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写真情实感,说真话。我们就能真正窥探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又如,在作文命题与审题中育人,明确德育导向;在选材布局中,把握德育契机。作文的命题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结合社会、人生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认真地设计命题,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巧妙地进行德育。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真挚情感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育的延续和深入,也是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所学课文,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读书竞赛、收集简报、讲成语故事等,不定期地举办辩论会、开讨论会、演讲会。这些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与爱国情怀。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种名人名著,如《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找准语文思想教育中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学知礼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王玉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学周刊》2016年26期

[2]许战平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35期

[3]夏博书语文德育之我见《华章》2011年24期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