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2018-07-25聂晓旭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聂晓旭

【摘要】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是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省时高效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指导、迁移,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架设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在延伸处拓展”、“提倡‘广与‘博,使课内外阅读互补互进”等三个方面阐述说明了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有效做法。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衔接有效 指导迁移 扩展内涵 互补互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87-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开展的读书活动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上也都各有特色,如打造书香校园、阅读考级、亲子阅读等等。这些活动无疑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推动器,也为课外阅读营造了很好的氛围。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把课内外阅读有效地衔接起来呢?

我认为,在课内外阅读内在的衔接点上下功夫,让学生能从课内向课外自信、自主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再拾级而上,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语感,最后登上语文素养的高峰。以课内阅读为主体,以课外阅读为补充,认识到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省时高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指导、迁移,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

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三种学习方法:初读、精读和熟读。所谓的“初读”是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初读全文,对课文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精读”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要求,深入理解课文,在感受较深的句子和词语旁边做一些批注,寫一写感受,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要巩固新学知识就需要用到“熟读”这一方法了,它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听、说、写和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也就是让学生把这一节课里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会像课内一样非常习惯性地拿出《新华字典》;遇到好词佳句会不由自主地划划写写,遇到喜欢的段落或诗歌会自觉背诵。这样把课本的阅读作为“例子”,学好“例子”,进而举一反三,阅读能力得了到提高。

二、课内激活课外阅读,扩展教材内涵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之后,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他们除了要对课文语言进行积累、运用以外,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仍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以课内带课外,这种延伸性的阅读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教师要给五六年级的课文分类,根据根据课文的特点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1.根据课文的作者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如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走进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推荐安徒生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代表作《拇指姑娘》《白雪公主》《柳树下的梦》,从而让学生知道他写作风格上的转变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2.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以《白杨》为例,在这篇文章中,借物喻人是它的写作特点,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种手法,我选取茅盾的《白杨礼赞》和杨朔的《荔枝蜜》作为课外阅读课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强化了教材的“例子”观念。

3.根据课文的出处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少年闰土是一个富于表现力的少年。在《故乡》中,学生又读到了一个截然不同中年闰土,神情麻木、寡言少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所说的“事”,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学生终于明白了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代表,鲁迅为他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4.根据课文的时代背景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英勇跳崖。先用图片文字介绍抗日战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阅读的兴趣。课后再向学生推荐如《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著名的抗战文学作品,自然把学生引入了课外阅读的天地,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感。

5.据课文的主题色彩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五下的《古诗词三首》(《牧童》《清平乐·村居》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天性。推荐给学生的《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的字里行间也都充满着童趣。

三、提倡“广”与”博”,使课内外阅读互补互进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智开始走向成熟,理解力、记忆力增强。“读书贵在少年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性阅读,为兴趣去读书,可以不求甚解,也可以囫囵吞枣。大量的阅读能使学生视野进一步开阔,思维进一步活跃,求知欲望进一步增强,这对课内阅读学习很有好处。

总之,加强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我们要在教学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他们课内学读书、会读书,课外爱读书、能读书,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充满了活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出现量和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