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讨

2018-07-25黎伟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黎伟健

【摘要】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不但承担了提高学生语文知识与素养的要求,也要求对优秀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99-02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独特的文明和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民族凝聚的基础。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开始变得较为重要。但是在我国许多的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率低,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够,语文素养低等问题促使着需要积极寻找到新的教学策略,从而加强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的渗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統文化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利于对学生的情操进行熏陶,初中的语文教材在编写时,教育部门就考虑到了要渗透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从而使教师在讲解教材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教师构建一个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受到教材内容、精神的熏陶。

其次,有助于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塑造,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可以发现多数内容都是与亲情、友情有关的,以描绘生活常态居多。当今的孩子,尤其是在城市里居住的孩子,亲身体验各种情感的机会比较少,很容易发现很多孩子都多少有冷漠、不知感恩的一面。教师通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感化,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行为。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往往会涉及很多的方面,包括语文知识、传统节日、历史人物、民俗风情等的认识了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再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文学素养。

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陈旧,课堂缺乏活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上,有的教师不能够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解题、扫除文字障碍、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等,教学效率并不高。还有的教师完全脱离文本进行教学,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政治课等。

(二)学生不重视语文知识的沉淀

很多学生在语文课程上花费的时间较少,除了每天要上的语文课,平时很少有学生会花时间去看与语文知识有关的书籍,将多数的时间花在了数理化、英语等方面。语文的学习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大部分初中生对与课外经典几乎没有读过几本,造成学生的阅读量少,无法拓展视野,语文素养无法得到提高。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通过传统文化氛围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引起学生对与一门课程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当地或者其他地域的民俗风情或者典型的传统节日进行讲述,引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要充分结合教学课堂与第二课堂,配合第二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如:在学习有关与传统文化的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课程之前去预习课文,对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做一些调查与了解。再通过合理设置课堂上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对于第二课堂的利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生活经验过渡到语文教学之中,加深对与课文的理解。

情景教学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再现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可以不仅仅是从课本上的文字来理解课文,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与文章产生强烈的共鸣。现代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艺术感受,使学生的思想、感受能与作者发生共鸣。因为通过多种手段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枯燥的按照教材来教学,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

(二)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先贤伟人、小说、诗歌等内容都蕴含着十分浓厚的传统文化与作者的浓厚感情。初中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媒介和知识载体。对于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语言进行深刻的品味,加深对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思想的感悟。比如:对古诗词进行学习时,教师通过讲述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人写作的心情有所理解,通过揣摩和斟酌字词,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三)开展课外活动,拓展课外阅读

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于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技能都是很好的锻炼,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其个人素质以及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和尝试对传统文化有较好的了解。

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尽管涉及的面非常广泛,但是终究内容还是有限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就要拓展课外阅读,通过阅读经典来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挖掘。当前的中学生往往阅读量不高,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将课外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沉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样。

四、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使初中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其能够对传统文化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但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春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才智,2016(25)

[2]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6(3):29-31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