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2018-07-25董军
董军
摘要:随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渗透影响不断加深,很多国人受外来文化感染,思想和行为处事方式也逐渐西化,丢失了中华民族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语文的教化功能之一。本文以传统礼仪文化作为切入点,分析传统礼仪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探究大学语文教育中传统礼仪文化的教学内涵,为传统礼仪文化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传统礼仪文化;大学语文;教学;渗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6.0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6-0029-03
一、传统礼仪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语文理解能力
传统礼仪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的文化元素,不同的礼仪体现了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物之间的不同关系,能够表达人物之间的相互情感、态度等。学习传统礼仪文化,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理解人物思想情感,在礼仪文化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折。这有助于学生進一步提升对于作家作品的理解,因为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古书典籍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关于礼仪方面的描述。因此,将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到大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大学语文教学又通过传统礼仪文化的教学,促进学生对于礼仪文化的掌握,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生活学习中真正做到知书达理。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了“修身”,而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就是自我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承担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这一教化功能。礼仪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不学礼无以立,”我们要让学生在传统礼仪文化的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多样化的礼仪文化教学,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翻转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探索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拓展文化视野,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达到“修身”的目的。
(三)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涌现出一批爱国诗人和众多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之中有民族的英雄、有满腔报国之志的文人墨客、有慷慨赴义的壮士、有充满智慧的思想家等,在众多的古典名著和名书古籍中,都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言行进行了记载和描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这些古典名著和古籍的素材教学,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感受这些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和豪情壮志,被这些人物的事迹所感动,被他们崇高的理想和抱负所感染,被他们的大义凛然所激发,从而不断提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促进人文与科学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作为学生的主修课程之一,近年来教学质量的下降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人们感叹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语文教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教育发展局面,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传统文化底蕴的缺失,语文教学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于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有效的育人效果。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礼仪文化教学,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水平,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责任和义务。
二、传统礼仪文化渗透的教学内涵
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祖先创造了无数文化经典,并且通过时代传承,得以发展至今,成为当今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语文教育自古有之,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这足见其重要性。语文课程肩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其本身就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国家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形式和途径,实现对于传统优秀礼仪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在现代文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依然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文化所不能取代的育人功能。而传统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育人功能。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实际上也是借助传统文化实现对于学生的一种教育功能,让优秀的礼仪文化不断塑造大学生的语言文化气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提炼大学生人格魅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发展。
三、传统礼仪文化渗透的方法策略
(一)礼仪渗透,培养文化认同
接受、认同某种文化,就会使人不自觉地被这种文化所带领,形成这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而认同这种文化,按照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价值方向进行发展,可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因此,要想实现传统礼仪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让传统礼仪文化成为学生认同的文化,必须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古文化的认同感。要实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文化示范,在语文教学中引经据典,以优秀的古人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感染熏陶传统礼仪文化,感受传统礼仪文化独特的魅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和接受,自觉地学习传统文化,变被动地授课为主动地学习。
(二)创设情境,感受教学魅力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礼仪礼节创设与其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创新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传统礼仪文化。创设情境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能够将语文教材与相关的场景结合起来,做好情境设置的合理性。例如,现阶段流行穿越剧,教师可以以此为情境创设的契机,在学习某篇古典名著时,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回到现代,或者是带领学生从现代社会穿越回汉朝,教师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背景,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魅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记住不同时代的礼仪文化,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提升礼仪文化认识,感受到语文课程的教学魅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古文遗址所在之地,带学生真正走向典籍中所描述的地方,在现实的场景中获得对于文章的进一步理解,感受文化气息。
(三)创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礼仪文化以古诗文和文言文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叙述事件,而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样的古汉语表达不符合现阶段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阅读和理解起来比较费力,因而,对于传统文化教学部分,学生首先是兴趣上大大降低,没有有效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和探索热情大大降低,不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对此,高校语文课程教师必须创新传统礼仪文化的教学形式,以新颖的课程教学方法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传统礼仪文化学习中,感受文化氛围,学习文化内容,提升文化品位,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对于课程内容要有明确清晰的把握,还应该有创新的教学思维和能力。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的课程教学方法有微课教学、慕课教学、音乐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新形式,就传统礼仪文化的语文课程教学创新来看,可以利用微课教学、角色扮演和音乐教学进行。例如,在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红楼梦》的选段时,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行组织排练,充电文学经典。《红楼梦》中涉及的传统礼仪文化深厚,这其中关乎礼仪的教学素材十分丰富,学习《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又如,在小说中,作揖的正确手势是: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则为凶拜,一般用于吊丧。不能正确理解这一礼仪文化,就很可能出现误解,也会闹出笑话,让人心里不悦。小说中袭人说“出去走走就来”其实就是说去上厕所。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对于表演者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明确剧中人物的地位、修养、学识、思想、情感变化等线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
(四)去粗取精,进行对比教学
传统文化固然有其优秀的部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传统文化是“老顽固”,是“食古不化”,是不符合人性平等和现代道德准则的,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对于传统文化,需要有一种辩证看待的思想和眼光,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传统礼仪文化也要审慎看待,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比对中去粗取精,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实现这一目標,语文课程教师必须对于传统礼仪文化进行区别对待,在积极引导学生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找出传统礼仪文化中不合时宜和不合人性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礼仪文化进行批判,进行剔除。例如,可以跟学生介绍那些已被摒弃的陋习,在古礼中原有陪葬这一礼节,原本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敬意,便用死者生前所爱之物,所爱之人作为陪葬品。活人殉葬血腥残忍“以礼杀人而非礼也”,所以在周武文王时期就被明令废止。又如,在《红楼梦》中,很多传统礼节和文化行为都体现了对于女性的打压,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十分浓厚,这种传统文化和礼仪道德背景下,女性的人性、自由、追求平等、被尊重等一系列基本的权利被剥夺,受到强烈的封建思想禁锢和打压,这些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是不可取的。
四、结论
大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教育与传承的重要使命。这一重要使命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来完成的。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在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不辱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责任编辑:周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