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马鞍装饰图案特征研究

2018-07-25郭继业

科教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游牧民族马鞍蒙古族

郭继业

摘 要 文章以蒙古族传统马鞍作为研究内容,结合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观念,从图形学的视角对蒙古族马鞍进行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分析,探讨草原文化和游牧民族设计传统的影响,对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和鞍马文化的传承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蒙古族马鞍 装饰纹样

中图分类号:J52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64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saddle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combines the life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 concept of the northern nomadic people, analyzes the modeling features and decorative patterns of the Mongolian sadd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phics,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grassland culture and nomadic design traditions. It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Mongolian arts and craft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he pommel horse culture.

Keywords Mongolian saddle culture, decoration design samples

蒙古族一直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而马鞍又被蒙古族称为“生命的摇篮”,蒙古马和马鞍是草原上的蒙古民歌永远唱不完也说不完的话题。而由生产生活中产生的鞍马文化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广袤的北方草原,一副精致工巧、装饰精美的马鞍是草原牧人非常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蒙古族马鞍集传统文化、艺术和实用价值于一身,蕴含着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大量信息,是草原牧人和工匠的共同创作结晶,是蒙古族审美观的集中体现。

1 蒙古族马鞍的分类

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到蒙元时期,马不仅用于骑乘、驮运货物,也同时会在庆典、祭祀和竞赛中出现。而马鞍,在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马鞍的出现,使骑手和马完美的结合,不仅保护了马匹不受伤害,同时也大大发挥了骑手的骑乘效率。数千年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在经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态时期,出现了富贵等级的阶级划分和观念差异,日常使用的马鞍也有了层次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马鞍的制作材料和装饰特征上。当然,马鞍的用途差异也会造成马鞍在形式和细节上的区分。了解蒙古族传统马鞍的分类是探讨马鞍的装饰纹样特征的前提。

1.1 根据马鞍的用途分类

(1)生活用马鞍。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放牧驯养,马是最重要的代步工具。普通马鞍的基本功能除去骑乘之外,马鞍上的稍绳也可以驮运各种生活用品。贵族马鞍则除去骑乘的功能之外,马鞍上大量的装饰也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2)竞赛用马鞍。赛马是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活动之一,每逢活动举办之时,即使路途遥远,百公里以外的牧民,也会乘马赶来聚会。竞赛用马鞍结构简单,是一种比较轻便的鞍垫,只有一道捆肚。但它可以减轻马的负担,加快马奔跑的速度。

(3)祭祀用马鞍。蒙古民族充满对大自然的崇拜,祭祀活动如祭成陵、祭敖包,祭天等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蒙古族传统马具在祭祀庆典上成为了一种更高精神层次的用具。每一年成吉思汗陵春祭到来时,在成吉思汗陵内八白室供奉的马鞍都会被取出给白马佩戴并着盛装,寓意着吉祥安康。

1.2 根据马鞍的造型分类

马鞍的造型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审美习惯的影响有着非常丰富的变化。根据马鞍相关资料的研究可以得出,马鞍从造型上可以分为大三元、小三元、大官座、小官座、大尾鞍、小尾鞍,以及较为特殊的鹰式鞍、人字鞍、羊尾鞍等。

马鞍的主体部分从俯视图来看成梯形平面分布,前鞍板间距小于后鞍板间距。大三元、小三元、人字鞍从造型上看鞍身比较窄,前鞍鞒高于后鞍鞒,后鞍鞒倾斜幅度较小,而且后鞍鞒与前鞍鞒宽度类似。大尾鞍、小尾鞍、大官座、小官座、羊尾鞍从造型上看整体鞍形较为宽大,前鞍鞒高于后鞍鞒,后鞍鞒倾斜幅度较大,而且后鞍鞒明显宽于前鞍鞒。鹰式鞍后鞍鞒与大尾鞍的样式则基本相同,但是鹰式鞍的前鞍鞒多用瘿木或是大体形动物股骨或桡骨制成。

2 蒙古族马鞍装饰纹样分析

蒙古族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继承了五千年以来活跃在中国北方从红山文化以来匈奴、突厥、回鹘、乌恒、鲜卑、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的传统审美和艺术样式,又经由蒙元时期的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丰富多元文化信息的蒙古族传统图案。 这些民间装饰纹样与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其最质朴的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造型艺术文化中最精彩的部分。

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出蒙古族传统图案题材的来源:一是由生产生活的经历和习俗中产生,又由民间艺人积累而成;二是自蒙元时期以来,贵族阶层的陈设品、服装服饰以及特殊的鞍马具等特需产品产生的大量工艺品图案;三是源于宗教信仰。北方游牧民族普遍信奉萨满教,尤其是火神和太阳崇拜,同时在宗教信仰的传播过程中还受到藏传佛教图案的影响。

蒙古马鞍装饰纹样中就蕴含着典型的游牧文化特征。这些装饰纹样在历史发展的長河中历经淘洗,展现了游牧民族对于自然物象、生活状态、宗教信仰的理解和祈愿。传统马鞍装饰纹样题材分为以下四种:(1)自然图案:如山、水、火、云等;(2)植物图案:如莲花、杏花、葵花、牡丹等;(3)动物图案:如蝙蝠、鹿、蝴蝶、猴、蛇等;(4)几何图案:盘肠、方胜、龙、凤、汗宝古、普斯兰贺、兰萨、万字纹、寿字纹等。

3 马鞍主体鞍鞒装饰纹样分析

马鞍的主体装饰纹样是指鞍鞒部分的装饰纹样,这一部分具有非常独特的代表性,其图案直接或间接采用了民俗中常见的自然物象,主题鲜明、寓意丰富,直观的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精神世界。在鞍鞒部分表现祈愿祝福的装饰纹样非常多,相传蒙古族民间有个说法,在过去家境富裕的牧民家里,在老人过寿的时候,儿孙就会向长辈奉上绘有福寿图的马鞍,祈福长辈延年益寿;如果马鞍上有猴子的图案,便有“马上封侯”升官的美好祈愿,喜鹊栖息于梅树则意为“喜上眉梢”,若是鞍上有龙凤图形,则是尊贵与权力的象征。

较为独特的是,在鞍鞒上的装饰纹样,圆形及类圆形图案出现频率非常高,这一类图案位置常居于前鞍鞒中央,应该是蒙古族“尚圆”审美观的再现。根据大量馆藏马鞍、私人收藏的马鞍鞍鞒部分的考查和研究,确实可以在马鞍的装饰纹样中明显找到蒙古族审美中“尚圆”的依据。在蒙古族传统纹样中,大部分圆形图案源于马家窑文化,又通过戎狄、匈奴代代相传至今。蒙古族把传统的圆形图案统称为“普斯贺”,在蒙古民族心中,“普斯贺”作为一种符号具有上通天、下通地的长寿象征。圆形的装饰纹样形式有着不断循环、生命永生的含义。

在鞍鞒裝饰纹样的考察过程中,以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中所保存的206副蒙古族传统马鞍为研究范围,找出了较为典型的鞍鞒纹样作为范本进行了纹样提取和分析(图1-7),从以下马鞍鞍鞒部分的图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圆”的痕迹,这些象征着太阳的代码,深刻地验证了游牧文化对于蒙古族生活哲学和审美形态的影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些圆形纹样在鞍鞒部分的出现位置并不符合纹样出现的规律,既不体现整体装饰物的构架,也不是装饰本身纹样形式的延伸。正是这种没有规律可循的“随意”出现,恰恰证明了蒙古族对圆形纹样的偏好——因喜好而附加。

数千年来长期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各个游牧民族持续不断的游牧生产方式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和艺术。而这些造型艺术是研究他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遗产和实证材料,在这些典型的吉祥图案里,寄托着他们美好的理想,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吴楚克.北方游牧文化的源起和独特性[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5.

[2] 内蒙古文物考古[J].1982(1、2).

[3] 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猜你喜欢

游牧民族马鞍蒙古族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
“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