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始入学儿童数学求知欲的培养
2018-07-25章春玮
章春玮
摘 要: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始终是影响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研究入学儿童数学求知欲的培养,指出教师要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延迟评价,给予儿童探究的空间;鼓励思考,发展儿童求异思维。
关键词:数学;求知欲;学习过程;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8-0048-01
“求知欲是人的一種认识需要,是力求认识事物、获得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逐渐培养始入学儿童的求知欲。
一、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好奇是知识的幼芽”,求知欲源于好奇心。美国的一位家长因为她的孩子的幼儿园老师简单地说字母O像圆,以扼杀孩子和想象力为由将其告上法庭的故事值得人们深思。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尽可能地投以信任的目光,不要中途打断,而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并不是很成熟的想法,然后共同探讨,从而使他们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要多向学生说“你想知道什么”“好的,请接着说下去”“你有什么问题吗”“来,说说你的想法”等。这样,不仅是学生,教师也会有不小的收获。
二、延迟评价,给予儿童探究的空间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学习数学,使数学成为“我的数学”,而不是“老师讲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而要引导学生以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有趣的拼搭”一课中,教师出示了下面的图片:
学生们通过观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部分学生说这里有3个正方体,教师点了点头,说这里看上去是3个正方体。这时有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他觉得这里有4个正方体。教师问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们表示没有了,教师就让每一位学生选择自己支持的想法。选择后,教师又向双方提问:你们怎样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并让对方心服口服呢?这时有学生提出要借用刚才拼搭游戏中的几个正方体,教师就让他到讲台前来做给大家看。通过拼搭的实践活动,大家很清楚地看到在上层的正方体下面还有一个正方体,它虽然不能直接看到,但确实存在。通过这一系列的“激疑”,学生们解决了观察组合图形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号寻求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乐趣。
三、鼓励思考,发展儿童求异思维
刚入学的学生依赖思想比较重,他们刚踏上正规学习的道路,很希望能与周围的小伙伴意见一致,并通过这种外在的形式肯定自己。但是这种求同的思想对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是相当不利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要求:“求异思维是指沿不同方向去析取和重组信息,不拘一格,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和求同思维有机结合,构成各种水平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和本课数学知识有关的趣味数学题,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并引导他们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出与众不同的解法,广开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例如,教师在教完10以内的分与合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兰的前面有4个同学,后面有3个同学,她排在第( )个,这一排一共有( )人。对后一个求总人数的问题,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一个已经有加法基础的女生说她是通过4+1+3=8算得的;一个男生说连小兰在内前面有5人,与后面3人合起来就是8人;还有一个学生说连小兰在内后面有4人,与前面4人合起来一共8人。当教师问还有没有不同想法的时候,又有学生举手说他想先不算小兰,4与3合起来是7人,再加上小兰就是8人。“求异”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并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不同的解题方法,选择自己觉得比较优化的方法,寻找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从而获得思维上的发展。
培养刚入学孩子的求知欲,除了要注意以上三方面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表扬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求知,如一句“你说得真好”、一颗红色的五角星、一次免做作业等。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不能培养沉默的听众,而要培养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人。因此,从入学开始,教师就要保护学生们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们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有祯.刍议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5(19).
[2]邱利柒.漫谈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6(12).
[3]周正文.小学低年龄学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5(24).
[4]杭勇.学生数学兴趣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究[J].成才之路,2018(02).
[5]王燕.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