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蛙泳选修课融入水中健身操刍探
2018-07-25郭丽琳刘梦辰马峰跃
郭丽琳 刘梦辰 马峰跃
摘 要:水中健身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学生不仅可以在水中做陆地上的动作,而且能真正体验到如何利用水的阻力、浮力、压力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目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文章随机选取30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大二游泳选修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教学实验效果分析,发现在游泳课热身中加入水中健身操的练习后,明显提高了学生对水的亲和力,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学习效果更好。
关键词:大学生;蛙泳教学;水中健身操;训练
中图分类号:G652;G86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8-0007-01
对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游泳的大学生来说,刚开始进入水里会有不适应的压迫感,这是因为受到了水的压力和浮力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开导和鼓励。教师通过音乐与水中健身操的配合练习,不仅能让学生放松心情,而且能增加趣味性及学生之间的交流配合。另外,由于在水中承受的阻力是陆地的八百多倍,学生进行同样的动作会更加费劲,因而水中健身操的训练能更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水中健身操对大学生蛙泳选修课的效果。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在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报刊,为本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及现实依据。第二,实验法。選取牡丹江师范学院大二游泳选修班30名同学,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15个人为实验组,另外15人为对照组。实验组的热身改为水中健身操动作,对照组的热身活动则是热身跑和关节操。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训练量和结束部分两组是相同的。同时,通过10次教学课后的测试数据,对比两组之间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数据统计法。对收集上来的问卷数据用Microsoft Excel录入,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实验设计
第一步:选定30名符合实验要求的学生,均无游泳基础,年龄在19岁~20岁,进行10次课的学习。第二步:对30名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热身改为与音乐配合的水中健身操练习,对照组的热身活动则是热身跑和关节操。两组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训练量和结束部分是相同的。第三步:向实验组介绍水中健身操的基本情况以及注意事项。水中健身操动作如下:关节练习操:低头憋气→抬头吸气→后仰浸水→左侧入水→右侧入水。手臂上下摆动至侧平举处,双臂依次前后绕环,左脚向前一步,吸右腿,还原后左右交换。熟悉水性练习操:扶边行走,踞脚行走,扶边跳跃,徒手跳跃,推水倒走。腿部练习操:蛙式跳跃,屈臂下蹲,撑边蛙泳腿,扶边单腿蛙泳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首先,经过10次蛙泳教学后,通过配对t检验,实验组的25m、50m蛙泳平均成绩为36.1s、82s,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41.3s,95s对比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可以得出实验组所采取的融入水中健身操动作的蛙泳教学是有效的。其次,经过10次蛙泳教学后,通过配对t检验,实验组的25m、50m蛙泳平均划臂次数分别为18次和34次,与对照组的平均次数20次、39次对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因此,可以得出实验组所采取的融入水中健身操动作的蛙泳教学是有效的。
四、结论
首先,热身活动改为水中健身操的实验组较对照组游25 m和50 m的速度有显著提高,这表明水中健身操对于学生提高腿部和手臂力量与速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次,在蛙泳教学中融入水中健身操的练习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游25m和50m划手的次数明显减少,这表明实验组学生蛙泳动作技术掌握更好,动作的衔接更顺畅,因此游起来更加轻松。再次,加入水中健身操训练的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于蛙泳也不畏难,相比对照组的学生更加有自信,因此学起来又快又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接触水的时间更长,从热身就开始了,对于水会有更大的亲和力。
五、建议
首先,教练员应该重视水中健身操对于学生肌肉力量增强的作用,加强腿部和手臂力量练习,以此提高学生蛙泳的速度。水中健身操对于规范动作也是有好处的,实验组的学生划臂次数更少,表明动作发挥得更到位,可以在热身的时候结合蛙泳的动作,加深他们的肌肉记忆。其次,教练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与时俱进,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融入到游泳教学中,使游泳课堂更加轻松有趣。教练员还应适当地加上一些流行音乐,让学生们在动感的节奏中进行健身操练习。再次,教练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最后,要严格控制泳池的水温,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参考文献:
[1]倪小焰.水中健身操在游泳教学中的作用浅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02).
[2]冯宇.高校女生游泳课结合水中有氧健身操教学应用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