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意识的培养
2018-07-25黄向治
黄向治
【摘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有效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它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感,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 探究意识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57-01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应义不容辞正确地把握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下面浅谈几点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意识的培养。
一、创设有效情境,唤醒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是一种潜在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目的性明确地创设一种有效情境,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后续学习探究的动力。
例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营养》第二课时《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一张“白纸”,告诉学生:“我有一个绝招,能使这白纸上马上变出字来……”这话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老师的“好戏”,我再有意装出神秘的样子轻轻地对着“白纸”喷上事先准备好的碘酒溶液,“白纸”上果真显出十个蓝色大字“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生纷纷瞪大眼睛,惊诧不已地争着让我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显然,学生的探究欲望与热情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正当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要揭开魔术奥秘时,我便顺势引导:想知道这个答案,只要认真学完这节课,大家就都可以成为“小魔术师”的。此时,我把学生对这个小魔术的兴趣转移到本节课的实验探究中,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也报以极大的热情与专注。
可见,教师若能把诱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意识真正贯注于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效情境,让实验探究的问题寓于其中,就能很好地把潜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意识诱发出来。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验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至始至终都乐于探究,时时有新问题、新发现。
二、启迪引导,多向培养探究意识
小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朝着教师引领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的适时介入引导、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多角度引导挖掘,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几种可能性进行引导探究,这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实验探究意识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碘酒和淀粉》一课,我模仿一位教师的教法边出示一只装有碘酒的小瓶边问:“同学们,请认真看看这只小瓶,想一想,对于这个小瓶子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只见全班学生大多无动于衷或无从“想”起。见状,我马上启发道:“大家想知道这瓶子里装着什么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为多?”此时,学生们在强烈的好胜心驱使下,思维活跃非常,学习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所提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的。
紧接着,我再从学生所提的问题加以总结出三点: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作用?然后把装着碘酒的小瓶分给每小组,告诉他们所有的小瓶子里装着相同的东西,请各小组合作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不一会儿,学生们都兴奋地争先恐后地举手喊到:“老师,我们找到答案了……”
显然,教学中老师适时引导点拨、启迪思维,无疑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教给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三、激励评价,强化探究意识
可以说每个人内心都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和赞美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哪怕只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对他们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巧用激励性评价,教学成效将事半功倍。
例如《拱形的力量》一课,我让学生分组在纸拱上到底能放多少枚硬币的实验。实验结束时,学生都争着汇报,有一名学生首先提出:在纸拱上放硬币还得讲究放多少才是最合理的论述。我及时评价道:“你真棒!所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问题提得太好了,是呀到底放多少硬币才最适合?请大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看谁能最先找到答案。”学生们又都兴趣盎然地探究起来,并且很快发现在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那纸拱放十枚硬币是最合适的。最后,我再通过总结激励评价,引导学生对这次实验结果进行改正、补充、升华提炼,进一步达成共识。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知,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四、以生为本,促发深层探究意识
实验探究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把它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利用,努力创造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提供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诸如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结构的构建,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效果的评价等,再如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交流方案,实验结论的归纳等,都应凸显以生为本的原则,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发了学生深层的探究意识。
例如: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我给每小组分发两片生猪肉,其中一片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煮熟,便于与另一片生猪肉进行对比观察。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以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预设如何煮熟这片猪肉。并留足时间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我再相机进行点拨:“不锈钢蒸碗里适宜放多少水?肉片要不要翻动?实验过程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就这样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进行層层引导、启发,这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促发他们深层的探究意识,而且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达到一种质的飞跃。
总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有效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仅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也是使实验教学融入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2]《关注实验过程提升探究能力》(《新课程导学》第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