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8-07-25周福瑞何耀武刘捍东张冰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皮克氏克氏肱骨

周福瑞 何耀武 刘捍东 张冰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快、遗留瘢痕小的优点。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见于儿童。有研究表明,临床上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为此本文通过对照研究的方式,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13岁,平均(5.9±2.2)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13岁,平均(5.8±2.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X线、CT检查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②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者;③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者;②凝血功能异常患者;③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

手术方法:①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臂丛麻醉满意后取仰卧位,以肘部外侧做直切口,注意保护桡神经,从肱肌与肱二头肌之间进入,暴露骨折端,清除坏死组织及积血,于直视下复位骨折,用2.O mm的克氏针自肱骨内外髁交叉打入,穿透对侧皮质。②观察组予以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麻醉满意后取仰卧位,患肢外展,在牵引状态下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给予直径2.0 mm的克氏针内固定,从肱骨髁内侧进针并穿透对侧皮质。手术后,两组患儿术后均予以常规消炎和抗感染措施,无菌敷料包扎,肘关节石膏外固定,按时换药,4周后拆除石膏,6周后拔除克氏针。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情况,比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②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临床效果。临床效果判断标准参照Cassthanm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效果分为优(屈曲130°,伸15°)、良(屈曲120°,伸40°)、一般(屈曲>110°且活动范围> 50°或屈曲< 110°且活动范围> 80°)、差(未达到上述要求者)。③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比如钉道感染、骨化性肌炎、尺神经损伤、肘内翻。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延长(P<0.05),见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发生钉道感染2例,骨化性肌炎3例,尺神经损伤1例,肘内翻l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0.00%;观察组治疗后发生钉道感染2例,骨化性肌炎2例,尺神经损伤2例,肘内翻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7.50%。两组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 - 40%,多见于伸直型,屈曲型较少见,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会大大增加[3]。其中GartlandI型和GartlandⅡ型稳定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均可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等传统治疗方法,但是保守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很难使骨折部位得到良好的对位及固定,容易导致断端再次移位,从而导致肘内翻、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肢功能[4]。相关资料证明,对于GartlandⅢ型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等手术治疗更为可靠[5]。若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在固定早期就可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在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相比较又存在一些缺点[6]。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7.50%)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儿的手术方式均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且都安全、可靠。本研究还发现,在术中情况比较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但是具有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瘢痕大、恢复慢等劣势,不利于患儿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及时恢复。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閉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快,遗留瘢痕小的优点,更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及时恢复,临床上可优先考虑此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范江荣,许益文,郑勇,等.急诊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伤,2015,28(5):464-467.

[2]李欣,刘宏,肖晟,等.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伤,2017,30(1):60-63.

[3]阙健,庄小强,白宇,等.两种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4):349-352.

[4]凌裕,丁晓飞.陆荣斌.等.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46例诊疗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5):750-752.

[5]张玉舰,郭月超.杨征.不同类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固定术方法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15):2341-2342.

[6]潘仕红.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946-4947.

猜你喜欢

皮克氏克氏肱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辅助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Judet Ⅲ~Ⅳ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53例临床观察
C型臂X线介导经皮克氏针闭合固定治疗指骨骨折15例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