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建立医院加保险的集约化养老新模式

2018-07-25张全福王欣俞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模式

张全福 王欣俞

摘要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解决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探索建立医院加保险的集约化养老新模式,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医院加保险;集约化养老;新模式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对于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身体方面需要的照顾有限,而从健康体检、保健养生以及精神方面的关怀慰藉照顾更加重要。现有的养老模式已经不适应日益紧迫而多样的养老需求,探索新型的养老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医院加保险的集约化养老模式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现有养老模式的概况

目前的养老模式大体有3种: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而以居家养老为主。有> 85%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由于条件的限制,3种模式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短板,而且是各自为战,使得养老难题无法破题。目前能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模式也有3种,分别是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医疗关爱服务。2006年有学者提出医院应增设健康养老中心,但是目前的综合医院在这方面的发展后滞,一些三级医院及大型民营医院资金雄厚,医疗资源集中,设立了面向中高端健康老人的健康区,满足较高要求的养老服务,但在国内尚属凤毛麟角。现有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结合,存在着医疗卫生机构对养老服务关注程度不够、养老机构缺少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意识、养老机构中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欠缺医养结合政策等问题[1]。而一项关于养老机构中医疗服务的调查显示,养老机构自属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很多不具备相应的专业从业资质,在软硬件设施方面也不能达到《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中有关医疗工作要求。介入养老产业的大部分民营机构都选择放弃医疗保健服务,将这部分资源转交社会;国有养老机构则存在经营思路老旧,在机构内的医疗单位的建设市场意识不强,仍然是保持旧的经营管理的思维方式,没有解决好养老机构老年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也很难在体制的框架内解决好对法定规范和标准的适用问题[2]。居家养老的医疗关爱服务还只停留在探索阶段,如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管理,社区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等[3],尚未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医院加保险集约化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精神,政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提出“地方政府要支持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消除行业壁垒。政策的支持为建立医院加保险新型集约化养老模式提供了制度保证。医保投人,个人养老金的汇人,个人商业险的补充,结合保险产业资金链雄厚的优势以及有效管理优势,做到强强联合。国家养老模式多样化实践方兴未艾,医院加保险集约化养老模式的探索正当其时。国内已有部分保险公司介入养老医疗产业。

利用集约化养老模式,可推进互联网加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移动互联网在养老事业中的应用。现有的社区医疗系统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把传感器检测的健康状态参数传输给社区医疗系统,实现用户心电、血压、体温、血氧、血糖等医学指标的医疗监护和报警以及用户电子病历档案的管理功能等,主要针对社区养老模式。但是由于养老人员分散,管理人员专业化、系统化运行不足,无法形成集中有效的管理。集约化养老可为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构建智能社区提供强大支持,并可通过移动互联手机APP软件实现管理人员与老年人的互动,对老年人及时、有效、系统地管理[4,5]。

发挥集约化在老年疾病预防、保健查体中的作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需要一些及时的检测指标来监测,随着科技的进步,POCT的普及,健康指标的动态监测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如血糖、血压等。同时定期的正规体检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老年多发病的及时发现,治疗预防与跟踪观察,健康科普知识的宣教有利于对老年病的系统研究,群防群治,对未来的老年病的防治以及养老模式的探讨提供支持。

医院加保险集约化模式可形成全科医学中心:现在的社区全科医学固然是好事,但也面临全科医师匮乏、医师学的多而不精、注重医疗忽视养老的不足。医院加保险集约化养老模式可形成社区医疗和养老结合的中心,医疗技术专业而全面,为全民养老医疗提供强大支持,并通过收购、兼并进一步滚动发展,由此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辐射发展,建立连锁式的养老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医疗和養老资源,指导社区养老,兼顾家庭养老。

建立医院加保险集约化养老模式的初步探讨

兴建高水平医疗、养老结合的专业医院: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人员配备、工作理念、工作流程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形成一整套适应集约化养老的软硬件设施。这是搞好集约化养老的前提条件。

资金来源及运作:利用国家现有优惠政策,发挥保险业资金雄厚的优势,吸引民间注资,并汇人个人养老金及商业保险资金,建立养老资金理财专户,投资基金,投资一些低风险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实现养老金滚动增值。

建立健康养老活动中心:精神养老比身体养老更加重要,参与集体活动,有集体的荣誉感是每个人包括老年人的基本诉求,独居老人亟须这种生活。建立健康养老活动中心很有必要,在里面开展如书法、绘画、象棋、扑克等活动室,开设手工制作中心、农业试验种植中心、牧业养殖中心,种植蔬菜花卉,领养宠物及照料等等。对产出的产品可以自足,也可以向市场推销。在不增加老人健康风险的前提下陶冶性情,延年益寿。

尝试开展“勤工养老”模式:针对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且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可以在养老中心设置一些服务型劳动岗位以换取一定的经济补偿,其来源为政府资助、个人养老保险汇人,或发挥商业养老险的补充作用。如农村低保户老人,鼓励加入“勤工养老”,除享受政策性补贴还可以靠自身劳动换取一定的收入,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很好的养老方法,即“自养”模式。

开展多层次集约化养老管理模式:可以依据老人不同的综合条件,如身体健康状况、养老金水平、文化层次、个人爱好、年龄等综合条件仿照幼儿同和小学模式将其分为若干等级的老年班,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分别施以差别化的养老管理模式。还可根据条件实现老年人之间的互相照料,即“互养”模式。人性化、差别化的医养结合让家属有一种放心感,让老人有一种安全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大事[6]。

开展养老旅游产业:利用这种完备的模式,可以组织一些健康条件允许的老年人参加团队旅游,在观赏祖国美好风景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加强了与其他人的交流。参加相信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养老人员的临终关怀:集体的关爱可以延年益寿,集体生活可以提高人的存在感、归属感,但是老人终有离开的时候。可设立殡仪事业部,并允许老人选择适宜的殡葬方式,如树葬、水葬、海葬等,发挥集约化的优势,推进节俭、隆重、绿色、人文的殡葬改革。

小结

以上只是我们在试行这种新型养老模式中的初步设想和尝试,在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在全民对健康养老的日益重视和持续关注下,医院加保险的集约化养老新模式必将形成规模效应,为中国的养老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宗光,孙梦露,高上雅,等.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实行一体化资源配置模式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9):8-10.

[2]陈秀娥,吴均林,聂繁荣.市场化运作下养老行业医疗保健业务出路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9(4):220-222.

[3]杜新峰秦燕.基于无线网络的居家养老医疗系统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0):39-41.

[4]宋应诺,谭剑,罗思仪,等.构建居家养老医疗信息整合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1):91-93.

[5]沈雁英,杨青,张莉.关于建设养老社区的构想[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3):303-304.

[6]周青梅.医疗携手养老保障民生夕阳红[J].现代医院,2013,13(11):96-98.

猜你喜欢

新模式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