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记者的修养
2018-07-25廉红
廉红
[关键词]记者;修养;途径
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宣传的任务更加重要艰巨,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想成为新时代合格的记者,要加强三方面的修养。即政治理论修养、专业功力修养和人文情怀修養。
一、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做到政治立场坚定
新闻工作者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政治性是新闻工作者的必须时刻牢记和遵循的根本,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在事关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要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采写的报道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作为基层党报,我们绥化日报确定了“跟市委、抓大事、重策划,强处理”的办报方针,鲜明地亮出了党报的品牌。作为一名地市报记者,就要头脑中时刻绷紧党性这根弦,围绕党的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确定采访主题并报道好,保证报道安全,准确及时,更好地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二、加强专业功力修养。增强“两项技能”。做到业务专长突出
新闻记者作为一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一定不要满足已有的知识层次,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加强继续教育,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地增强“两项技能”即采访技能和写作技能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教科书上采访的定义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什么样的采访才是成功的采访?笔者认为一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源,二要实地深入采访,三要跟踪新闻事件的变化。2017年春天,笔者在采访省领导在庆安县调研的报道时,到银泉纸业考察。发现该厂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地膜纸。完全取代了塑料薄膜,不仅有效地进行了秸秆的综合利用产生了效益,而且保护了环境,杜绝了雾霾。防止了空气污染。笔者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新闻。由于当地时间匆忙,根本来不及详细了解,我便记下了厂负责人的电话,不久,专程前去实地深入采访,又跟踪几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了解地膜纸的实际使用效果,几易其稿终于形成。获得当年“大美龙江”——全省环保好新闻二等奖。
写作技能不仅是指能够熟练掌握消息、通讯的写作方法,而且要善于深入挖掘,必须带着思想冷静地观察和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最能反映事件本质、最有说服力的现场情节,向读者报道最有价值、信息量大的新闻,写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报道翔实、手法娴熟的深度报道。2017年10月末,绥化市组织了全域范围的“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宣传推介寒地黑土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篷车队奔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鲁三大区域51个城市,参与企业107家,销售绥化地产农产品66万吨,签订合同协议金额58.8亿元。本报在策划此次重大活动之初就告之参与采访记者,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营销活动,而是绥化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次实际行动。通过下江南,要实现“销得好”、“卖上好价钱”,打一场“走出去”的营销攻坚战:要加快“寒地黑土之都”建设,整合“寒地黑土”资源和品牌,提升寒地黑土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产销对接。掌握南方销区第一手的市场信息,拿到一些明年种植和加工订单。实现用销售导向指引生产导向。基于这些考虑,我们记者团队跟踪采访报道,写出30篇连续报道,报道既有消息,也是现场新闻,更有深度报道,成功地宣传了本次活动,很好地与活动交相呼应,相映生辉,获得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和参与企业的好评。
三、加强自身的人文情怀修养。增强“三情”培养。做到作品有感染力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要求记者客观真实采写。但笔者认为记者是有感情的,只有对新闻事业始终充满激情、满怀深情、挥洒真情,才能写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新闻贵在出新,如果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对世界、对事物、对周围充满好奇心,怎么会燃起火一般的激情?怎么会“打破砂锅问到底”,采写出吸引人的新闻?有人曾问我:“你一年刊发的稿子近300篇,几乎是每天一篇,你不累吗?”对此,我认为,这缘于我对新闻事业有一颗初心,激情不败。笔者在采写我市《打造寒地黑土,铺开田园养生壮美画卷》一稿时,几天的采访。美丽的田园风光萦绕在脑际。挥洒不去,下笔时,激情涌上心头,思绪如开闸的洪水,一泻千里。导语笔者这样写道:“风从田野来,带来金秋的微凉和清爽。在黑土地最美的季节,朋友们,请你来绥化,让我陪你一起看那稻菽千重浪,任稻香沁人心脾……一起感受大美绥化,畅享田园养生。”洋洋洒洒近6000字,结尾处笔者意犹未尽“跟我来吧。朋友,现在就出发——大美绥化欢迎你,田园养生让你康乐相伴!”作品刊发后,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好评,多家上级媒体争相转载,当地人的朋友圈转发甚众。
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深情,不仅是诗人的情怀,也是记者对众生的关怀。记者每天采访面对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层次,有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工人、农民、学生、战士、社区群众等,心里不应该把采访对象划分为三六九等,而是真心对待每一位采访对象。只有对采访的人或事充满真情实感,才能采访到真材实料,报道富有人情味,从而吸引人、打动人。笔者采访我市北林区农民任春艳,育有三个先天性瘫痪的女儿,可她不抱怨、不气馁、不放弃、不抛弃,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天风雨无阻地用自行车驮着三个瘫痪的女儿上学,直至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采访时。任春艳不愿提及生活的困难,笔者就像姐姐一样和她聊家常,真心融化冰雪,她终于敞开心扉,和笔者讲述了20年的酸甜苦辣。笔者用“任春艳,用坚强为三个瘫痪女儿擎起一片天”为题,深情讲述了她铁骨柔情的母亲情怀。
政治理论修养、专业功力修养和人文情怀修养这三个方面,是作为新时代记者不可缺少的基本修养。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磨砺、进取、追求,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突破,三方面的修养互为联系、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用内在修养的增强,带动记者内涵的丰富,这种修养的改变便会带给作品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