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生态环境中的同伴教育实践研究
2018-07-25吴晓萍
吴晓萍
摘 要:德育生态环境要求把德育看作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整体,其中的机制、制度、关系、影响等都会不断生成,并需要均衡发展。文章研究德育生态环境中的同伴教育,指出只有提高同伴教育的针对性,才能保证同伴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班级德育;生态环境;同伴教育;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8-0020-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作为一个最小的系统,班级德育生态环境的培育和保护并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因此,班主任要运用德育生态环境的思维,通过创设多层次、多类别的交往机会,引导班级内部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与年级之间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与不同年龄段学生间进行互动,并通过信息的传递将“意愿”相互表达。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欣赏和分享高年级学生的成长经验,可以得到向师哥、师姐学习的机会,受到启发和教育。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有其他人来了解和分享自己的这些经验,也得到了肯定和赞赏。
一、丰富了学生的成长体验
“手拉手活动”,主要是给弟弟妹妹送一些新的、有趣的玩具或识字卡片。活动在各班掀起了高潮,看着整理好的一箱箱玩具、书籍,所有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叹:爱心是美好的、简单的。在“班级文艺表演”上更是打破了小组的界限,不同小组有相同才艺的学生形成新组合,合作与交流就在新组合中应运而生。而在“班级小管理员”事务所,每星期由两名学生承担为期一周的班级日常管理检查工作,而且那些自主管理能力弱、胆小害羞内向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学生们通过承担和实施这样的任务,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同伴教育的基础,当学生有需求,同伴之间的交往才会自然产生,教育才会生成。小S即将到其他学校去学习了,细心的班干部向班主任提出申请,一台“我家大门永远敞开”的欢送Party积极策划着,学生们自导自演,不仅给小S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让在场的所有学生都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活动是同伴教育的桥梁,虽然组织观看电影看似是一个普通的活动,但是当班主任让高年级的学生人人手牵一位低年级的小同学,共同走回班级的这段路时,每个学生的感受都是最深刻的。这些平时不大有机会做哥哥或姐姐的高年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回什么叫责任。
二、优化了班级德育生态环境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通过建立同伴教育的运行机制,重建同伴教育的活动,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影响力量逐渐加强,学生关系更为和谐,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互动,也实现了优化班级德育环境目标。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新学期见行动”“与祖国共奋进”“光荣与责任”等活动,在班内开展了“拍摄浪费现象的照片”“写一条节约的金点子”“废弃材料制作运动器材”小制作比赛等,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交往中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提高了交往中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又如,学生小T的想法怪异,与整个班级格格不入。科学课上用沾满红印泥的手在女同学白衬衫上“印花”,课间不是在厕所搞破坏、浪费水,就是打了同学,每天的告状声不绝于耳。班主任发动学生参与到改变小T的这件事务中来,让学生也成为“德育工作者”。班级“小当家”每周轮流做他同桌,课堂上善意地提醒他,努力成为他的朋友。同时,班级“小当家”还发动其他同学在课间的时候轮流陪他玩一些有益的游戏。班主任还适时指导学生们如何与他相处,教他们也要像老师一样及时说一些赞美的话,给小T信心与温暖。每当小T进步的时候,班主任总不忘表扬那些努力参与到这件事情中的同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匹“桀骜不驯”的野马,终于一点点地收敛,一点点地改变了。同伴的关系重建,使得班级德育环境得到了改善。
三、提高了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效
班级德育的生态提高了班级德育的实效性,班主任不再是指挥官了。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例如,本班针对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上了一堂主题班会,七个职能部的学生在前期做了充分准备之后,轮流上场,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小组合作的成果。整堂班会上,人人都上台参与展示,当真情在一字一句中出现时,各种畏惧、各种障碍都被轻易逾越。学生们既体验到了合作的愉悦,也收获了合作的成果——自信,從而在班级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班风。
四、同伴教育实践的思考
从班级生态环境的建设入手,建立同伴教育的机制,使得同一教育背景下,年龄相似的学生群体通过一定的交往活动,充分利用一些成员的力量来有效影响群体中其他成员行为及思想。这优化了班级德育环境、丰富教育资源,使班级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和生活的家园,使学生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提升,从而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班主任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由于创造了更多的互动机会,学生放学后忙于这些活动,成为负担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时间与空间,结合班级的日常工作和日常活动进行,并要提高同伴教育的针对性,才能保证同伴教育的有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日常的同伴交往中得到发展,使班级永久保持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广荣.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0(29).
[2]张彦祥.明德至翠,笃行于微[J].班主任,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