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自锁控制电路的探讨

2018-07-25穆丽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1期

穆丽柱

【摘要】三相异步电动机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维护方便,坚固耐用等优点,因此在工、农业及其他各个领域中都获得了广泛的使用。据统计,我国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所有的电能消耗中,电动机的耗能占60%~67%,而在所有的电动机的耗能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又居首位。凡是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连续运转的控制电路中,都包含着接触器自锁控制这个基本电路的元素。

【关键词】自锁控制电路 开关作用 简化电路作用

【中图分类号】TM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34-01

引言

所谓的接触器自锁是:当启动按钮松开后,接触器通过自身辅助常开触头使其线圈保持得电的作用。接触器自锁控制电路不但能使电动机连续运转,而且还具有欠压和失压(或零压)保护作用。一是当线路电压下降到一定值(一般指低于额定电85%)时,接触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也同样下降到此值,使接触器线圈磁通减弱,产生的电磁吸力减小。当电磁吸力减小到小于反作用弹簧的反作用力时,动铁心被迫释放,主触头和自锁触头同时分断,自动切断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电动机失电停转,起到了欠压保护的作用;二是失压保护,由于外界某种原因引起突然断电时,接触器自锁触头和主触头在电源断电时已经分断,使控制电路和主电路都不能接通,所以在电源恢复供电时,电动机就不会自行启动运转,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自锁控制电路除了以上作用外,还具有其它作用。

一、开关作用

自锁控制电路在电路中起到一个开关作用,尤其是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电路这个作用尤为突出。

1.PLC在工业上有逐步取代继电—接触控制的趋势

这是因为,PLC中的继电器,是由虚拟的逻辑器件构成的,每个继电器实质上是PLC内部存储单元中的一个位寄存器,故有时也称为“软继电器”;对应的软触点数量则是无限的,并且寿命则是无限的;从PLC梯形图中看,它的工作电流是一种逻辑信号流,其实质是程序的逻辑运算过程,可称之为“软电流”,或称“能流”;PLC中的接线,除输入、输出端需要实际物理接线外,内部的所有(软接线)都是通过程序的编制来完成的,在改变控制程序时,仅需要通过软件修改程序,其改变的灵活性及其速度,是继电器控制线路无法比拟的。可以看出,PLC的最大特点是用软件提供了一个能随要求迅速改变的“接线程序”,使整个控制过程能根据需要灵活地改变,从而省去了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中拆线、接线的大量繁琐费时的工作。它具有可靠性高,设计施工周期短,调试修改方便等优点。

2.以工作台自动往返行程控制线路为例进行探讨(如图a)。

低压断路器QF是电源隔离开关;熔断器FU1、FU2分别做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短路保护;KM1控制电动机正转,拖动工作台向左运动;KM2控制电动机反转,拖动工作台向右运动;自动换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实现工作台的自动往返,由行程开关SQ1、SQ2来完成的;SQ3、SQ4用作终端保护,以防止SQ1、SQ2失灵,工作台越过限定位置而造成事故;按钮开关SB1、SB2是分别做为电动机正反转启动按钮;按钮SB3做为电动机停止按钮;热继电器KH做为电动机的过载保护。PLC分配表(如图b),梯形图(如图c)

网络1是关于PLC中间继电器M0.0的自锁控制“电路”,通过串联在网络2、网络3的常开触头对他们起开关作用。当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1或反转启动按钮SB2,网络1导通自锁,同时使网络2或网络3导通,通过PLC输出端Q0.1或Q0.2使KM1或KM2线圈得电,电动机得电连续正转或反转。当按下停止按钮SB3时,网络1这个自锁“电路”断开,同时通过M0.0的常开触头使网络2与网络3“断电”,通过PLC的输出端Q0.1或Q0.2使KM1或KM2线圈失电,电动机停转。特别是当电动机过载、行开关SQ1、行程开关SQ2失灵时,使热继电器KH常开触头或SQ3或SQ4的常开触头闭合,网络1都“断电”,由网络1控制的网络2和网络3都“断电”,即使KH、SQ3、SQ4的常开触头重新恢复分断,网络2和网络3也不能恢复“通电”。只有重新按下启动按钮SB1或SB2,网络1才能重新“通电”,网络2或网络3也重新恢复“通电”。因此,网络1这个自锁控制“电路”起着一个安全、稳定、可靠、具有双重保险的开关作用。

二、简化电路作用。

在图C梯形图中,如果不采用网络1自锁控制“电路”,要满足原电路的控制要求,網络2和网络3都要分别增加三个串联“触点”,即I0.2、I0.3与I0.6和I0.2、I0.3和I0.7。由此可见,自锁控制电路能起到简化电路,大大降低了电路设计(包括梯形图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容易漏掉触点的概率。

三、结语

自锁控制电路在电路控制中有着广泛的作用,除了以上的作用外,还有很多作用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5]:106-112、132-136

[2]彭金华.电气控制技术基础与实训[Z],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45-51、84-92

[3]徐铁.PLC应用技术[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3-1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