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寓言2047》的舞台创作及视觉设计阐述
2018-07-25任冬生
任冬生
【摘要】 阐述概念舞台剧《对话·寓言2047》舞台创作、视觉创作、灯光设计的理念及实施。
【关键词】《对话·寓言2047》;舞台美术;灯光设计;概念舞台剧;视觉创作
《对话·寓言2047》是张艺谋导演2017年执导的一部概念舞台剧,凭借全新的演出形式,秉承“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理念,实现了中国传统艺术、音乐、舞蹈与激光、机器人和无人机等现代科技之间完美的“混搭”,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震撼。
1舞台创作理念
所谓寓言,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每一段对话都是一则精美的寓言,引发“人与科技,何往何至”的思考。整台演出由八个篇章组成,剧中不仅有“小戏”、“偶戏”、“碗碗腔”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瑰宝,也交织着来自德国的激光团队、英国的创意舞蹈团队等不同团队的高新科技,是一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和国际科技团队的激情碰撞。
1.1 《长调呼麦·云纱》
空旷的舞台之上,一位老者编织着长绳,随着传统蒙古长调与呼麦的音乐声,舞台装置控制着云纱随风而起,毫无拘束,好似草原上空自由舒展的云朵。悠然的传统音乐,风吹云动的背景之下,老人始终在编织着长绳,一如在编织着她平凡却饶有趣味的一生。舞台上营造的这短暂的瞬间中,“云纱”以空气动力学的游戏,用抽象的视觉感受模仿着自然间自由的云和风,悠然自得。人与自然,传统与科技自然融合在一起,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和谐的空间,天人合一。
1.2《古琴-光剑》
质朴的古琴声中,身着白衣的舞者翩然起舞,激光形成的光点吸引着舞者,逐渐由点形成线直至形成网,与舞者之间的关系从与之嬉戏到挑衅直至将其囚禁,似一出人与科技之间始于新奇、止于被困的戏剧。激光配合着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变化,有力度,锋利,充满了危险不安的意象,与破碎凌乱的舞蹈和酒狂古琴的乐音之间形成有效的戏剧语言,诠释了互联、智能、大数据逐渐主宰人类生活之后,随之而来的困惑。
1.3《小戏-掌间》
京剧《三岔口》是经典的京剧传统武戏折子戏,舞台上仅一桌一椅,表演的两位演员没有对话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武生行的看家戏。舞台中央的这出折子戏是一如既往的精彩,演员的表演配合默契,招式到位,酣畅淋漓,观众也为之屏气凝神。虽然精彩就在眼前,舞台周围象征的人群却人人手举IPAD,屏幕上一张张麻木的脸似乎对于眼前的精彩无感,只关心透过屏幕所看到的精彩。传统与现代两种极致表达的碰撞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戏剧张力,引得观者不胜唏嘘,反观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游离的我们,每个人的视野似乎都被困于小小屏幕,失去了面对面的勇气和温度。
1.4《偶戏·冷臂》
传统的偶戏是人类操纵着偶,一招一式模仿着人类的举止,越逼真越精彩,看着一个个无生命的偶在人类的操控下变得活灵活现,惊叹之余也有身为操控者的自豪。但科技发达的今天,习惯了操控的人类如果有一天被机械臂操控是否还能这样泰然处之?舞台后区的巨大的机械臂操控着的舞者挣扎无果直至倒地,与前半段的传统偶戏形成巨大的反差,引得观者为之惶恐和思考。
1.5.《碗碗腔·矩合》
“碗碗腔”是來自陕西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对应的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全息影像技术”。影像的舞者与真实的舞者虚实结合,交相呼应,在“碗碗腔”的配合下达到极具对比和张力的戏剧效果。这两个元素的属性都偏向强烈和流行性,这也是这两项元素产生反应的重要前提。因此,全息技术呈现的品质就是重中之重,在整体空黑的舞美大概念下,“碗碗腔”朴实简明,“全息舞蹈”奇幻时尚,在整体上进一步延续了此前的大概念。
1.6《唢呐·泼色》
辽宁复州鼓乐班和英国CPG舞团共同完成了这一段表演。在最初的创作会议中,张艺谋导演提出,希望这是一段高低错落关系的视觉结构,于是逐步探讨出了一个乐班在上、舞团在下面的结构关系,为了加强泼色的视觉冲击力,笔者在舞美设计中设置了一个用于舞台中前区的透明盒子,在结构上取消了正面可见的所有立柱,使得整个视觉通透而纯粹,使得下边舞者们的密闭空间似有似无,加强了禁锢的抽象意味,泼洒的蓝色油漆更像是悬停在空中,也更具多重的意味。
1.7《笙·如影》
无人机的表演此前也在国际上出现过,但此章节与中国传统乐器竹笙的演奏蕴含着很多不同的意味。伴随悠扬的竹笙,无人机的舞蹈变得奇幻而灵动,好似黑暗中的点点火虫,与笙乐音的古老神秘,无人机具有了穿越古今的某种诗意,同时也强化了无人机的仿生生物性在视觉上的抽象意义。
1.8《织机·精灵》
织布机与矩阵球是整个演出的尾声部分,也是对此前众多章节的情绪宣泄点。舞蹈演员独自一人与舞台上空体量巨大的矩阵球互动舞蹈,矩阵球的运动和控制逐渐从奇幻变为迎合,进而带有一些侵略性,直至最后用20 000颗乒乓球倾泻而下作为整个演出的收尾,以一种急剧的宣泄和崩溃指向某种抽象意义的巨大失控。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内涵上,都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态度和语汇。
2 视觉创作理念
《对话·寓言2047》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演出中无疑留下了重要一笔。笔者作为本剧的舞美总设计,同张艺谋导演和来自7个国家的20支团队,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呈现了一场视觉新颖、震惊四座的“观念演出”。
张艺谋第一次提出的视觉理念是“高冷、极简、神秘”,通俗点儿讲,就是“黑咕隆咚的,啥玩意儿没有”,但这并不是对舞美概念的否定,对舞美“单纯、简约”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空舞台,看似空空的舞台其实并不空,舞美应有形,但不是要用具体形象才能够表现出来。
根据导演的理念,笔者提出的舞美方案以简单切割空间完成剧目,运用边沿幕切割、推拉,便于机械的运作和抽象的语汇来诠释时空的概念、传统与科技的观念。在视觉设计上主张空黑简洁的舞台,意为突出表现传统文化与科技之间的交融与冲突,穿插在其中的传统表演形式都以最为原始的状态呈现在舞台之上,而高科技机械也以现代冷漠的面貌得以呈现,两者时而融合时而产生强烈的冲突,以此诠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引发观者的思考(机械臂平台见图1)。
3 灯光设计理念
舞台灯光计方案是对视觉理念的提升和延续,灯光设计尽量规避较为明显的灯光语汇,将看似简约的灯光做的极为精致,适时适度,将灯光高冷、极简、神秘的视觉创作理念贯穿全剧始终,每段演出都运用色温、冷暖、光位、光比、色域的精确处理,无形中将传统与科技两种元素的时间、空间形成远差(舞台灯位侧视图见图2)。
3.1 《长调呼麦·云纱>
风声吹来淡淡描绘了四位乐手的轮廓,空洞的声音勾勒出老奶奶沧桑的面容,悠远的长调呼唤出远古的生灵。长调渐远,老奶奶的光隐去。马头琴声将云纱唤起,一组见光不见灯的侧光晕染出了云纱,灯光的变换灵魂的叙说。随着呼麦声起,灯光色调的转冷,呼麦声中灵光闪动,老奶奶用蒙古语吟诗,最后以暖色收。
整场灯光色彩没有纯色,都是CMY反复调和而成,色域浓而不艳,犹如在调色板上不断调和色彩,最终将灯光点染在空灵的云纱上。光位极其单纯,只有顶光和侧光,光比的控制方而也极其精准,每只灯的亮度最高没超过50%,但并没有影响观众的观看视觉,灯光无声无息的将老奶奶的沧桑、呼麦的神秘、云纱的空灵诠释得淋漓尽致(见图3)。
3.2 《古琴·光剑》跨界艺术家裘继戎、古琴艺术家巫娜与激光的互动表演,在与激光编程师Boris Bollinger(德国)不断磨合及灯光与激光的光比、光色反复的推敲后,还是选择放弃了大面积的侧光,因为激光需要大量的烟雾介质来辅助,同时也给灯光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介质。最终以色度、亮度较为单纯的定点,光质极好的5度成像灯加升色温色纸来做追光,适度的侧光勾勒,微妙的光比、柔和的冷暖色彩来完成了这段演出(见图4)。
3.3 《小戏·掌间》
该段落由两种不同文化元素组成。一是国粹《三岔口》选段,二是IPAD行为表演。舞台上只有一桌、一毯,灯光运用切割电脑灯将空间具象化,三只面光、六只侧光、九只顶光,变化虽然不多,但是灯光都是随着“摸黑儿”的表演过程中默默到来和默默的隐去。IPAD强烈的灯光视觉变化、极强的视觉符号和《三岔口》形成强烈反差(见图5)。
3.4《偶戏·冷臂》
泉州提线木偶与德国机械臂的相遇,本身在视觉上就会产生一种对比。提线木偶大约只有50 cm,而机械臂加上下面的底座最高约4m。运用两种色温来表现两种不同的事物,低色温暖暖的提线木偶与高色温偏蓝色调冷酷的机械臂。在提线木偶表现上精确地控制了光区,把每一位提线木偶师的定点位置标记好,灯光运用切割灯只打亮木偶区域,视觉上也帮助隐去穿黑色衣服的提线木偶师。在机械臂下方的底座部分留置了安装灯具的位置,每一台机械臂下方都有四台天排灯来做机械臂的脚光,这种由下而上的光源本身也是一种冷酷的元素(见图6)。
3.5《碗碗腔·矩合》
本段是由一个全息盒子里的影像与真实的舞者来虚实结合,配合“碗碗腔”表演艺术家的弹唱完成。灯光需要着重处理好的是在舞台上还原影像中的舞者,在空间有限的全息盒子内布置光位,来将舞台上的舞者调得与影像中的如出一辙。由于影像中的舞者并非是在空黑的舞台上拍摄的,而是在空间很大的影棚中拍摄,所用的都是泛光类的影视灯具,因此在还原上用了很多种方法,也是借鉴无影灯的概念,将好多灯藏在狭小的盒子里,最终将舞台上的舞者与影像中的舞者做到亦真亦假(见图7)。
3.6《唢呐·泼色》
乐师们坐在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由钢结构龙骨,木质板材及亚克力制作而成)上,而舞者们在“玻璃盒子”内舞蹈。由于“玻璃盒子”内空间较小,灯光设计在“玻璃盒子”内设计了一些民用LED灯,将其通过数字解码器转换成DMX512信号,由灯光控制台来控制。整体视觉上分为两部分,盒子上方暖色调的顶光、逆光及高侧来渲染乐师;用侧光、而光冷色调切割成“玻璃盒子”的方形来勾勒舞者们(见图8)。两种光位、两种色调,将人类发出回归人性的呐喊、想要挣脱无形的困境表现出来。
3.7《笙·如影》
将我国的笙与瑞士的无人机结合,灯光上只有3位乐手的定点光,将视线都留给丫无人机的表演。导演的理念是尽量不要让无人机在灯光下飞过,保留无人机的神秘感。由于无人机编程已经完成,修改无人机路线也会影响整体视觉。灯光设计师在研究了无人机飞行路线后,将在这3位乐手的定点光分为了两组,来规避无人机的飞行路线,最终在演出中观众几乎没有看到无人机在灯光下飞过,一个看似简单的灯光处理,大大保留了演出的神秘感(见图9)。
3.8《织机·精灵》
在织布机与动力球的一幕中,当时笔者提出运用乒乓球为载体,来表现世界坍塌、宇宙幻灭的观念,与导演达成了默契的共识。在640只动力球秀后渐渐升到舞台上空,降F -道檐幕将动力球隐去。两万余枚乒乓球瞬间从天而降,两侧切割电脑灯干净的对穿处理,现场视觉感与震撼感将观念阐述得十分完美(見图10)。
4“传统与科技的对话观念与视觉的对话”
演出尾声,张艺谋导演立于两万余枚散落在舞台上的小球之中,意味深长。一幕一关合的大红幕在演出的最开始想必让大量的观众摸不着头脑,这个看似平铺直叙的演出节奏,似乎也无法直接用平常的戏剧演出思维来对其进行有效的评判。观众看到的就是最质朴的传统和最新锐的科技之间的交流和对撞,对比最强烈的两端即是视觉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部分,即足够的深邃与神秘,从而最大限度地凸显整台演出的精神内核。事实上,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摘取时问两头最鲜活的部分,把近未来与未来之未来的一切可能归于深邃交给观众去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