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拾音技巧

2018-07-25屈智强

演艺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调音

屈智强

【摘要】 介绍几种常见的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乐器,及其在现场演出中的拾音方式及相应的调音。

【关键词】少数民族乐器;现场演出;拾音;调音

中国的民族器乐博大精深,乐器的种类丰富多彩,其中的少数民族乐器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由于受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民族乐器鲜为人知,笔者在此分享几种传统少数民族乐器的拾音体验。

一般提到的民乐,主要指汉族传统器乐。乐器的种类一般分为:弓弦类,主要有_胡、中胡、高胡、京胡、板胡等;弹拨类,主要有琵琶、柳琴、中阮、古筝、三弦等;吹管类,主要有笙、笛子、箫、唢呐、管子等;打击类,主要有大鼓、小鼓、锣、钹、木鱼等。其中,很多乐器都起源于少数民族;或由国外起源,经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后传入中原,如胡琴、琵琶等。一些人数较少的民族通常只有几件特色乐器,不能形成完整的编制体系,很难全部以本民族乐器组成乐队。这些特色乐器一般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形式,当遇到本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特有的民族韵昧和鲜明的地域标志,是常规乐器无法取代的。例如,马头琴和艮调让人想到辽阔的蒙古草原;手鼓和艾捷克让人想到浓烈的新疆风情。这些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很多已成为该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图腾,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乐器及其在现场演出中的拾音方式。

1 弓弦类乐器

1.1 艾捷克

艾捷克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的主要弓弦乐器,适合独奏、重奏及在新疆风格的乐曲中担任伴奏,还用于演奏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曲调。艾捷克的造型别致,球形琴筒内用蟒皮蒙裹,形成两个半球形的共鸣体,琴筒周围有发音孔,其音色为板而振动与皮面振动的混合音效。目前常见的艾捷克采用四根小提琴弦。演奏者一般为坐姿,通过底部可转动的月牙形琴座,能自由调节琴的角度。左手技法丰富,能奏出各种滑音、泛音、及装饰音;右手则可运用提琴的各种弓法。

艾捷克的音量适中,音色清晰、明亮、穿透力很强,接近小提琴,但没有后者柔和,高频更为突出。一般建议选用灵敏度较低的心形或超心形指向的电容传声器拾音,高频较好的动圈传声器也可以。拾音距离约10 cm - 15 cm,轴心指向面板。演奏者佩戴特制的腰带,也可站立或走动着演奏。为了便于流动表演,笔者经常把拆掉耳挂的头戴传声器贴在琴体上,如DPA4088,因为其灵敏度较低,适合近距离拾音。传声器也可离开琴体一定距离,从而避免由于距离过近而产生失真和声音不匀。如图1,拆掉耳挂的DPA 4088贴在琴箱上,传声器头高出面板一小段距离,心形的指向正好对着琴马。

艾捷克的频带较窄、泛音丰富,弓弦摩擦的噪音也很明显。声音主要集中在中高频,2.5 kHz - 6.3 kHz是其最为刺耳的频段:6.3 kHz -12 kHz是其泛音最突出的频段,可根据听感适当衰减,由于缺少中低频,160 Hz以下都可以衰减或做低切。弓弦摩擦的噪音也是其音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不可为了“干净”一味衰减而丧失其原本的声音特点。

1.2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弓弦乐器。琴杆上端有马头造型,共鸣箱为梯形,两束多丝琴弦,适合独奏、重奏以及在蒙古族风格的乐曲里伴奏。演奏时通常为坐姿(佩戴特制的腰带,也可站立或走动着演奏),马头琴左手的指法自成一体,以指背顶弦。右手的弓法也很独特,可奏出丰富的泛音。

马头琴的音量和艾捷克差不多,但音色和表现力却完全不同。马头琴音域较宽广(听感上处于中提琴和大提琴之间),音色接近人声,亮而沉厚、柔中带刚。在琴箱正面有两个类似F音孔的雕花音孔,是拾音的理想位置。如果传声器频率响应曲线平坦,不用做过多修饰;若觉得厚度不够,在200 Hz - 400 Hz适度提升,效果会很明显。马头琴的高频泛音和弓弦噪音也很丰富,但与厚重的中低频混在一起,不如艾捷克那么明显。如果拾音距离很近,视情况适当衰减高频。如图2,马头琴的拾音可选用DPA乐器传声器4099G,吉他卡子刚好能卡在马头琴的共鸣箱上,传声器头对着音孔。当然灵敏度较低的心形、超心形指向的电容传声器或频响较宽的动圈传声器也可以用来拾取马头琴。拾音距离约10 cm -15 cm,轴心指向音孔。

马头琴同长调民歌相配合,是蒙古民族最具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歌手和乐手可以随意地配合在一起,没有乐谱也没有固定模式,两者此起彼伏、时隐时现。调音师不应死板地按照独唱和伴奏的比例关系来处理平衡,也没必要过多地压缩动态。

2 弹拨类乐器

2.1 伽倻琴

伽椰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特有的弹拨类弦鸣乐器,通常一弦一柱,整体外型以及右弹左按的指法,都与古筝相似,常以独奏和弹唱的形式出现。伽倻琴由共鸣箱、琴弦、琴码等部分组成,演奏时右手技巧有弹,拔、滚、琶等,左手技巧有按、颤、推、揉等,其中揉弦最富特色,非常适于表达朝鲜民族柔和的情感。

虽然伽椰琴与占筝很相似,但由于共鸣箱薄,所以低音和共鸣都不如古筝。穿透力不强,余音也比筝短。拾音时可用上下双传声器,下面对着音孔,上而拾取弦振动及其泛音。如果是单传声器,对着琴弦可以更好地表现演奏的细节和泛音。由于琴弦分布而积较大,建议选用心形指向的电容传声器,传声器头距琴弦25 cm - 30 cm左右,轴心指向中间弦或略偏向高音弦,如图3,选用SENNHEISER ME34配上接插式无线发射器,可以灵活地上下移动传声器。在2 kHz -4 kHz做适当提升,可增加其响度和亮度。如果要追求大声压和减少串音,可将传声器紧挨着琴箱下而的音孔放置,或略微伸进音孔。

朝鲜族的传统表演形式“迦耶琴弹唱”通常由约十名女子一字排开,将琴的尾端放在地上,首端置于右膝上,边弹边唱,有时还加以长鼓伴奏。拾取声音时,若条件允许,最好多加传声器,人声和琴声分别拾取,單独调整,人声也可配戴耳麦。然而,传声器太多会影响视觉效果。若不追求较大的声压,可两三个人共用一支心形指向的电容传声器,轴心高度大概在演员胸口的位置,既不挡演员的脸,又可兼顾人声和琴声,其比例主要靠传声器位置调节,从而实现传声器数量少、声音自然、群感真实的效果;若对声压要求较高,又要兼顾视觉效果,也可在每人的合适位置佩戴一支全指向领夹传声器,通过传声器位置来调节人声和琴声的比例。

2.2独弦琴

独弦琴是京族弹拨类弦鸣乐器,既是优美的独奏乐器,也是出色的伴奏乐器。在民乐队中,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传统独弦琴主要由琴身(共鸣箱)、弦轴、摇杆和一根钢弦组成。按琴身材料可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

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演奏者用右手小指切弦,同时用配甲弹奏,小指迅速离开琴弦,发出琴弦所切取部分的泛音和全长振动的基音,所形成的复合音响,泛音很柔美,音量较大,基音相对微弱。如图4,将无线腰包发射器粘贴在琴体下部,以短线(电吉他专用线即可)接驳独弦琴的线路输出,既美观又方便上下场。

传统独弦琴本身音量太小,现大多已在共鸣箱内加装拾音器和放大器,改为电声独弦琴。音量显著增大,音色柔美动听,更适于独奏。独弦琴主要有两种拾音方式:一是通过拾音器的线路输出直接进调音台(远距离传输需要先经过DI BOX),也可从线路输出接驳无线腰包发射器,以无线的方式传输给调音台(如图4);二是用传声器拾取其内置或外挂的小扬声器的声音。很多小扬声器都可对音量和音色进行调整,对传声器的要求不是很高,低灵敏度的心形、超心形电容传声器或动圈传声器均可。轴心对着扬声器轴心,距离大概5 cm - 10 cm(可根据扬声器电平做相应调整)。不管是拾音器还是小扬声器,首先要保证出来的声音干净自然、无明显失真和电噪音。独弦琴的音色比较圆润,可在80 Hz以卜.和10 kHz以上做适当衰减,减少高频的“毛刺”,同时滤除一些高低频的电声噪音。

3 吹管类乐器

3.1葫芦丝

葫芦丝是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特色吹管乐器,尤其受到傣族人民青睐,适合独奏及在乐曲中作为特色乐器。葫芦丝的造型很独特,把几根竹管并排插入作为音腔的天然葫芦底部,中间是主管,其余是副管。每根竹管都装有舌簧片,直吹葫芦口发声。旋律的音高靠主管的音孔决定,副管常以组成和声的单音相配,以产生和谐悦耳的声响效果。

葫芦丝不像笛、笙等常见的民族管乐一样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它的音色偏暗,因此,要保持足够的音量才不至于被其他乐器掩盖。葫芦丝的拾取可选用超心形指向的电容传声器,或频响较宽的动圈传声器,距离15 cm左右,轴心指向竹管下部拾音,如图5。如果演奏者动作幅度过大,或是流动表演,可选用微型无线传声器敷在乐器上。如用DPA 4099配多用途绑带直接绑在竹管下方,注意不要影响乐手演奏。还有一种方法,让乐手戴上全向的头戴传声器,把传声器头尽量向外远离嘴角,如SHURE BETA53就可以实现。近距离拾音时,可在100 Hz以卜^和10 kHz以上做适当衰减,去除不必要的气流声和“嘶嘶”声,从而尽量保持葫芦丝原本干净圆润的特点。

3.2 芦笙

芦笙是贵州等地各少数民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瑶、侗等民族广泛使用。常见的民问表演形式有芦笙舞伴奏和多人芦笙合奏等。现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

芦笙通常由笙斗、笙管、簧片、共鸣筒等部分组成。按外型尺寸分类,大芦笙声音沉厚,小的芦笙音色明亮而纤细。演奏时吹气、吸气都能发声,形式灵活多样。

芦笙与汉族笙的发声结构和演奏技法很相似,音量和音色也比较接近。通常用心形、超心形指向的电容传声器,距离20 cm - 30 cm左右,轴心对着竹管音孔,如图6。这种方式可以比较均匀地拾取各笙管的声音,但从美观角度考虑,不适合独奏类的舞台表演。

以苗族为主的芦笙种类繁多,大小各异,演奏者还经常边吹边舞,动作幅度很大,这无疑给拾音增加r难度。对动作幅度较小的站姿独奏,可用高灵敏度的超心形电容传声器,在30 cm - 40 cm的距离拾音;支架尽量不要挡住演员,传声器轴心可向上微扬对准芦笙中部。在不影响乐手演奏的前提下,可借鉴葫芦丝的近拾音方式,使用微型无线传声器。应对一些特殊表演(舞蹈的动作幅度大,有时倒立或翻滚着身体吹奏)及群体合奏(在中小型的室内可不做扩音),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吊装传声器,既美观又不影响演奏,缺点是声压偏小、信噪比差。芦笙在音色上不用过多修饰,除大型笙和低音笙,都可适当衰减120 Hz以下的低频。

4 打击类乐器

4.1 新疆手鼓

新疆手鼓即维吾尔族的“达卜”,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的主要打击乐器,适合伴奏、领奏,也可独奏。按口径可分为大、中、小三种,中型鼓最为常用。新疆手鼓的结构是在圆形的木制鼓框上,单侧以蟒皮蒙面,鼓框内挂有一圈小金属环。演奏技巧主要有鼓心音、鼓边音、掌音、指音、挫音、弹音等,音效丰富动态很大。演奏时除了用手指敲击鼓而的不同部位,还可通过摇动鼓身,获得金属环撞击的声响。

新疆手鼓声音响亮,穿透力较强。在小型室内演奏,可以不用扩声。拾音传声器应尽量选用频响较宽的动圈传声器或低灵敏度的电容传声器(心形指向)。位置在不影响演奏的前提下,尽量靠近,轴心指向鼓面。为了便于表演,可选用低灵敏度全向领夹传声器,夹在胸前;也可让乐手佩戴全向头戴传声器,原则是远离嘴部,如图7,SHL-RE BETA53传声器短杆可以灵活转动,很适合乐手使用。

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手鼓的音色。鼓手经常会通过加热、吹风等手段调节鼓皮松紧。这样获得的音色变化,比使用均衡器的效果好,声音也自然得多。如果觉得亮度不够,可在2 kHz -5 kHz之间适当提升;若觉得低频不够厚重或高频不够细腻(如鼓皮和金属环的泛音),可在160 Hz以下或8 kHz以上的某段频率做适度提升;若觉得膛音太重,可在400 Hz - 800 Hz之间做适当调整。但膛音是新疆手鼓的特色之一,切忌不可過度衰减。

4.2 朝鲜族长鼓

长鼓是朝鲜族传统打击乐器。多用在舞蹈中,亦可在合奏、伴奏中作为节奏乐器使用。朝鲜族长鼓造型很象沙漏,中间细腰是实心的。低音一侧鼓腔大、鼓皮厚,音色低沉;高音一侧鼓腔小、鼓皮薄,音色清亮。通过鼓绳之间的皮套,调节鼓皮张力。鼓槌是一根的细竹条,鼓面无固定音高。演奏时右手执槌敲击,左手以掌拍打。

演奏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较小的长鼓横挂在胸前配合舞蹈演奏,如朝鲜族著名的《长鼓舞》,长鼓既是乐器又是道具,打鼓本身也是舞蹈动作;二是将较大的长鼓放在木架上,鼓手坐着演奏,为声乐和器乐伴奏(如伽倻琴弹唱)。

拾音时,两侧的鼓面需要分别拾取,使用频响较宽的心形动圈传声器,或低灵敏度电容传声器均可。在不影响演奏的前提下,位置尽量靠近,轴心分别指向两侧鼓而,如图8。用动圈传声器近距离拾取鼓声是比较理想的,由于灵敏度低不容易过载,串音又相对较少。两个通道也要分别调整均衡。高音一侧可以适当衰减160 Hz以卜.低频、提升2 kHz -6 kHz之间的中高频,增加其亮度;低音一側可适当提升150 Hz以下的低频,增加其厚度。如果没有条件用两支传声器,可以尝试用一支8字形指向的传声器,对着中间位置拾音。通过调整均衡可将上述两侧加以综合。

长鼓舞在小型场地可不做扩声。在较大场地,人数少时可以给演员佩戴全向的领夹传声器或全向头戴传声器(传声器头尽量远离嘴部);人数较多时可以使用几支吊装传声器或强指向传声器,远距离拾音,或给部分演员(在不影响表演又相对远离自己长鼓的位置)佩戴全向领夹无线传声器。这样声压会增大,群感尚可。

5 总结

少数民族的音乐与舞蹈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很多人在舞台上边演奏(或加演唱)边舞蹈的形式,确实给拾音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上述对长鼓舞的几种拾音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大部分类似的表演形式。然而,音色很难尽善尽美,需要尽量做好减振和防碰的措施,并首先保证声压和清晰度。使用吊麦的原则,是尽量均匀地覆盖器乐演奏者的表演区域。拾音距离在距台而2.5 m-3 m的高度比较合适,基本不会被舞蹈表演者碰到,又可以保证相应的声压和群感。笔者上述提到一些对相关频率的处理,仅作为参考。因为不同乐器的不同状态、拾音传声器、扬声器及声场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对现场的听觉效果造成影响。

总之,在对上述民族乐器进行拾音时,调音师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拾音对象,才能协助演奏者,调整好乐器的状态。因为很多直达声的缺陷,靠音响调控是无法弥补的;其次,要认真考虑传声器的选型和摆位,尤其是近距离拾音时,位置、方向和距离稍有变化,都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对于拾取后的调音,在尽量保持乐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均衡、压缩、效果等电子设备对其进行适当的修饰及美化。

猜你喜欢

调音
小幽默
调音师
专业音响调音若干技巧
中小学民乐队建设中提高学生音准把握能力的研究
主流AV前级/放大器热门机型简介及自动调音系统大型试听活动前瞻
畅玩主流AV前级/放大器 体验自动调音系统
磅礴大气的美式调音Klipsch第三代参考系列7.1音箱系统
浅析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