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市不同时段防治侧柏叶枯病效果分析

2018-07-25吴海云王春梅吕成利

陕西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侧柏叶枯病宝鸡市

吴海云 ,王春梅,吕成利

(1.宝鸡市林业工作中心站,陕西 宝鸡 721001;2.扶风县林业站,陕西 扶风 722000;3.麟游县林业站,陕西 麟游 721500

宝鸡市侧柏林总面积39.4×103hm2,2014-2017年间累计侧柏叶枯病发生11.4×103hm2,占全市侧柏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在每年4-6月发病季节,侧柏林一片枯黄,仅见残留梢部绿叶,发病严重区域出现整片侧柏林死亡现象。为了遏制该病的危害蔓延,维护宝鸡市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设点试验,四年连续推广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累计防治面积达到近12.0×103hm2,防治率达到89.4%以上,防治显效率达到95%以上,基本控制了该病的危害和蔓延。现将我们探索出的防治方法和措施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宝鸡市麟游县九成宫镇碧城山人工幼龄林,距县城2 km,面积约7 hm2;海拔900 m土壤为森林黄褐土,年平均温度10 ℃,5、6、7月平均温度分别为22 ℃、27 ℃和30 ℃;年平均降水量760 mm,无霜期178 d,平均树龄25 a、树高4 m、胸径8 cm,郁闭度0.9;下木主要有马蹄针、胡枝子等,地被物主要有蒿类、禾本科等。

2 试验地布设

2.1 试验设计

单因素试验,处理水平为不同防治时期即5、6、7月喷药防治,对照为不喷药。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面积1 340 m2。

2.2 试验实施

供试药剂为市售的40%多菌灵、 40%百菌清[2],按1∶1比例配制成800倍混合水液后,再加入2%磷酸二氢钾,混合后喷雾;3个处理分别于5、6、7月的上旬和下旬,分别选一晴天下午15:00以后喷药;8月底进行防治效果调查,调查时每个重复随机选择20株,每株逐叶观察、记录发病情况。

2.3 侧柏叶枯病发生情况指标

感病指数

表1 宝鸡市侧柏叶枯病危害分级标准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喷药时期对侧柏叶枯病发病率的影响

由表1看出,不同月份喷药防治后侧柏叶枯病的发病率为15.5%~63.1%,显著低于对照(P<0.05),同时6月防治的发病率最低,绝对有效防治率最高(96.9%),与5月防治的侧柏叶枯病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5月、6月防治的侧柏叶枯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7月,表明5月、6月、7月喷药防治对降低侧柏叶枯病发病率均有显著效果,且以6月效果最好。

3.2 不同喷药时期对侧柏叶枯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表2显示,5、6、7月分别喷药后,侧柏叶枯病病情指数为6.5~30.4,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同时6月防治的病情指数最低,病情指数绝对降低值最高(43.0),与5月防治的侧柏叶枯病的平均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5月、6月防治的侧柏叶枯病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7月,表明5月、6月、7月喷药对降低侧柏叶枯病病情指数均有显著效果,且以6月效果最好。

表2 侧柏叶枯病防治效果调查

4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5、6、7月分别喷施加有2%磷酸二氢钾、配比为1∶1的40%多菌灵与 40%百菌清800倍药肥混合液,可将侧柏叶枯病的发病率控制在15.5%~63.1%,把病情指数控制在6.5~30.4,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作用显著,其中6月效果最明显。这可能是由于6月是侧柏叶枯病子囊孢子释放和侵染盛期[1],每隔15 d喷施一次抑菌剂,可明显降低其囊孢子的侵染率;而5月气温相对较低,子囊孢子释放尚未完全释放,为侵染初期,每隔15 d喷施一次抑菌剂,不能全部有效抑制子囊孢子释放和侵染;7月子囊孢子释放过程基本结束,侵染过程已经完成,其喷施药物只能抑制少部分子囊孢子释放和侵染,此时防治效果最差。在现阶段可优先选择在6月喷施加有2%磷酸二氢钾、配比为1∶1的40%多菌灵与40%百菌清800倍药肥混合液防治侧柏叶枯病。

多菌灵和百菌清是能有效抑制真菌类植物病害的专属性药物,主要功效就是杀灭其真菌的子囊孢子的活性,只要喷施适当的浓度,均可降低子囊孢子的成活率[2]。该试验结果也验证了多菌灵和百菌清在防治真菌类植物病害的有效性,同时,加喷2%磷酸二氢钾对提高和恢复侧柏植株生活力及抗病性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侧柏叶枯病防治效果还应在药剂种、剂型和叶面肥种类和剂量等方面作更深入的试验研究和总结。

猜你喜欢

侧柏叶枯病宝鸡市
侧柏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伏羲庙,侧柏
宝鸡市人民医院简介
冬日清晨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条纹叶枯病香粳品种‘沪香粳106’
斩断盗挖侧柏根的黑手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