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令我怦然心动的,从不是万人追捧的大阪

2018-07-25撰文邵沙拉摄影邵沙拉署名除外

厦门航空 2018年7期
关键词:神社大阪电车

撰文__邵沙拉 摄影__邵沙拉(署名除外)

大阪的通天阁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摄影__时代树暴走)

历史街区里的庶民气

当我需要去大阪住上一阵时,心情复杂。

一方面,日本无疑是我最喜欢旅行的国家,无论什么时候去,无论去几天,无论是在东京畅快迷失,还是在大农村山形啃芋头,都会是一年到头最开心的几段回忆。可另一方面,我好像偏偏对大阪爱不起来。看起来,这是一座只与餐厅和购物有关的城市。如果你直奔这两样主题,以“吃倒”而扬名天下的大阪一定会超乎想象地满足你。而如果你和我一样,稍微喜欢安静一些、本地一些的体验,想要在这里挖掘打卡景点之外的惊喜瞬间,却似乎成了一个令人皱眉的难题。

还好,我在大阪住上了一阵。

我住进了位于大阪玉造的街区,这里属于“暗越奈良街道”的一小部分,和大名鼎鼎的哲学之道一样,这一长条富有历史意义的街道曾入选了日本道路百选。奈良时代,这是从难波到平安京最近的一条路。江户时期,大名们前往江户参勤,往往也会途经这里。现如今,往昔的人来人往,在这里只留下了一个“二轩茶屋旧迹”的石碑作为见证。

到过大阪的朋友绝对不会忘记大阪美食的绝妙滋味(摄影_我酒既旨)

盛开的鲜花和街角的面包飘香是时代新生,两侧低矮整洁的居民住所则保留了摩登时代难得的庶民气息。无论一天中何时走过,这里的安静总是令人忍不住脚步都要放缓,生怕走快了,就闹出了声响。

红色的地砖之上,骑着自行车的本地居民像日剧里那样匆匆而过,只那么一瞬间,我便开始忘了自己身处的,是那个再喧嚣不过的大阪。

有居民的地方,商店街当然少不了。日本的商店街多设置在车站附近,这一带也不例外。和这座城市在游客面前的象征——心斋桥商店街相比,一脸朴素样的玉造商店街里装着的,是实打实的起居日常:蔬果、鲜鱼、肉铺,食之所需通通都有,衣物、厨具、书店,平价才是生活之本。而药妆店里卖得最好的,并不是什么阅读量10w+文章里的榜单之物。

我在商店街的大阪烧店门口坐下,迫不及待让那热气腾腾的香味在嘴里蔓延开。这不是什么游客拿着攻略纷至沓来的人气店,我能见到的,只有骑着自行车来的老爷爷,穿着深色西装的上班族,和说说笑笑的成群学生。他们匆匆而来,打包上一份熟悉的滋味匆匆离去,而我因为贪恋这美妙的本地气息,竟差点忘记要奔赴下一站。

TIPS

1.推 荐 购 买 YOKOSO OSAKA TICKET,1500日元,包含一张公交pass(不限当天使用)和一张关西机场至市内的南海电铁的特急车票,比常规的大阪周游券便宜800日元。

2.大阪海游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族馆之一,因拥有巨大的鲸鲨而闻名,是亲子出游人气景点,如果家庭出游可以考虑将它划入行程范围。乘坐地铁中央线至大阪港站1号出口,徒步5分钟即可到达。

百年电车与千年神社

即使是在日本,多数路面电车都面临着撤废的结局,那缓缓而行的风景早已成为多数城市被封存的回忆。在浮华的大阪,于1900年开始营运的阪堺电车却被保留至今,成为这座城市里唯一的百年路面电车。

登上这种仅有一节车厢的小型电车,我享受着轻微摇晃。在这里遇见游客的概率微乎其微,同行的,多是离不开这条线的本地居民。看见我站在驾驶室门外努力拍照的样子,坐在另一侧窗边的中学生默默将适合拍照的座位让给了我,我无声致谢,他低头报以羞涩笑容。

摄影__我酒既旨

和激动人心的大山大水相比,和浮生若梦的纸醉金迷相比,这一小段光景里路遇的片刻画面,同样能带给我万分欣喜。铁轨两边有向日葵和不知名的花丛在盛放,低矮的房屋里,不知装着谁家的快乐和忧伤。电车很快开上了路面,和穿梭于前后左右的汽车一起,乖乖遵守着红灯停绿灯行。我也很快来到了大阪人的信仰中心:住吉大社。

虽然于游客而言,这个名字稍显陌生,更何况提及寺庙神社,总忍不住要把京都的拿出来做个比较。不过,眼前这座相传创建于公元211年的千年神社,不仅历史足够悠久,在本地的受欢迎程度同样惊人:每年初诣(日本新年),来此参拜神明的人多达200万左右,规模堪称关西第一,而大阪人民更是将其爱称为“すみよっさん”(住吉桑的意思)。

作为大阪人,川端康成自然也是要把这里写进自己的作品里的。在短篇《反桥》中,他曾写下“比起登桥,下桥的话更令人心生畏惧啊”,而令大文学家畏惧的,就是这座拥有大角度拱形桥身、通体朱红的太鼓桥。

穿桥而过,便抵达了神明的领域。这天并没有任何活动,夏日的午后,只有蝉鸣能打破清静。走进遮天蔽日的树荫之下,倒也觉得有丝丝清凉。我直奔楠桾社的招福猫而去,举着右手保佑生意兴隆的小猫和举着左手保佑家庭平安的小猫,密密麻麻排在一起,可爱得令人毫无抵抗力。有趣的是,如果每个月都来买招福猫,连续4年搜集满48只,便可以换一只中型的招福猫。连神社都如此用力卖萌,不带走一只,简直说不过去。

从楠桾社出来,很容易便拐进吸收了天地神明灵气的宝地:五所御前。这里最好玩儿的,便是“捡石头”。围绕巨杉的石栅栏里散落着密密麻麻的碎石,有的上面分别写着:五、大、力。相传只要能找齐一组三颗,便可以获得寿力、福力、体力、智力、财力。

30秒便在乱石丛中找齐了的我忍不住发出了低叹,旁边的两个日本姑娘大概读懂了我的开心,和我一起笑了起来。虽然可以在一旁购买护身符带把三块小石头装走,但我选择了将它们码好摆在角落。万一有人去那个小角寻找,岂不是也可以获得一下就集齐的快乐?

大阪热闹的街头(摄影_我酒既旨)

游客的归游客,生活的归生活

我愿意将“像本地人一样旅行”这种迷人的说法定义为:尽可能去体验和感知本地人所体验、所感知的一切。毕竟,闪着光的城市名片在网络讯息里已看了足够多次,某种程度上,把时间全花在复制人尽皆知的场景里,反而是种极大的奢侈。而那些能令我怦然心动的瞬间,确实也从不是万人皆喜的场面。遇见一朵花开,遇见一片雪落,需要的是时间也是运气,而所有遇见的前提,是那一点点做出“不游客选择”的勇气。

付出多少意想不到,或许就有机会换回多少惊喜。

所以,当我在晨间醒来,慢慢跑过每日所居的历史街区,穿过无人街道,在大阪城公园的森林里尽情深呼吸的那一刻,我终于和多年前那个在大阪城公园另一头人挤人的自己,做了告别。

厦门航空日本航线

猜你喜欢

神社大阪电车
大阪PALETTE连续就业基地
W大阪酒店
卖文创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从敦煌本看日本猿投神社藏旧抄《文选》的版本
大阪ATM幼儿园
猿投神社的汉籍
日本神社
由电车引出的故事
电车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