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罢离骚望眼痴

2018-07-25撰文曹放

厦门航空 2018年7期
关键词:司命抱石江春水

撰文_曹放

忧愤,奸佞当道、家国危亡,肝胆俱裂的忧愤;慷慨,悲歌低回、九死未悔,截断行云的慷慨;浪漫,瑰丽奇绝、缤纷乍裂,人鬼情依的浪漫……戊戌端午时节,又一次细细品读傅抱石,倏然惊觉,他竟然有那么浓的“屈原情结”,浓得化不开呀!

傅抱石一生都有着不变的“屈原情结”

1921年,傅抱石才十七岁,父亲是个补伞匠,为贴补家用,他课余帮人刻章赚钱。虽家境寒微,但心志孤傲。一天,看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抱石自投汨罗”,他顿生巨大敬仰,遂易名“抱石”。

1935年,“傅抱石金石展”在日本东京银座隆重举行。他的三枚印章,格外引人注目,印文皆取自屈原诗句。其中一枚鸡血石白文印,印面仅有3×4厘米,在其三面刻有《离骚》全文,多达2765字。

1942年,抗日战争烽火硝烟,傅抱石举家颠沛流离,最后落脚寄居在重庆金刚坡下。家国危亡,民不聊生,他在忧愤中感怀到了屈原,于是,铺展宣纸,援笔凝思,细细地写下了一幅旷世画作:《壬午屈原图》。他存世可考的屈原图像至少七幅,这是第一幅。

1954年,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将要开幕,奉上什么样的参展作品呢?傅抱石久久思虑,屈原的《九歌》在他心中久久回荡,湘君、湘夫人、山鬼、大司命、小司命、云中君、东皇太一……最后,他以册页的形式,图绘出心中的《九歌》。

为什么如此钟情屈原?

是家国情怀!“中国画的精神,即是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而这种民族精神,就是和民族国家,同其荣枯,共其生死。”1944年,傅抱石写下《中国绘画在大时代》一文,其中,他这样满怀深情地写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

贤士无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这些著名的诗句,时常回荡在傅抱石的心间。屈原最让他敬仰的,是深挚的家国情怀,与坚韧的矢志不渝。是酒神浪漫!《往往醉后》,这是傅抱石最珍爱的一枚印章,只有画出得意之作,他才会钤盖上去。“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原的名句,他不同流合污,他不醉生梦死,他永怀着清醒的坚定。傅抱石的《往往醉后》,与屈原的“独清独醒”,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悟透了,其实并不矛盾,而是相反相成!屈原,你是望尘莫及的伟大先驱,你清醒而孤傲,你在云端之上。我呢,在这凡俗的世道里,没有能力像你那样超拔,那就喝个烂醉吧,在烂醉中,逃离和反抗!傅抱石与屈原,内在的相通,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酒神精神呢?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浪漫,拥有这样的浪漫,对浑浊的世道,就能够超越和俯视。

你看,《壬午屈原图》《屈子行吟图》《屈原渔父图》,画面上,屈原散发披头,身着素衣,迎风独立,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渺的汨罗江水。江水茫茫,几接云天,无边无际……傅抱石用线高古,屈原的头发和胡须以散锋重墨画出,芦苇杂草和水上波浪以“抱石皴”皴擦而成,尤其注重面部和眼神的刻画,如晋代顾恺之所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你看,《湘夫人》《山鬼》《湘君》《云中君与大司命》,人物刻画以游丝线描疾笔而就,细致、流畅、典雅。她们体态婀娜,面相温婉,眼神清亮。她们的裙裾微微飘动,仿佛一阵清风轻轻吹过,又带起周遍落叶缤纷。傅抱石以洒矾画雨,这些女子的身躯大多隐没在风雨浓云之中,雨丝横斜,波云诡谲,浓重而瑰丽的神秘……

风吹花开花谢,

云起星明星灭。

我用一江春水,

等你半弯秋月。

寒霜细压新苇,

冷雨斜侵故垒。

我用一弯秋月,

掬你半江春水。

戊戌端午之际,品读傅抱石,品读傅抱石笔下的《屈原》,我诗情缕缕。继而又掩卷沉思:一种文明,怎么才能延续几百年、上千年?汤因比,英国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研究了人类二十九种文明兴衰的可能性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必须有少数人,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做出成功的应对,并由此经历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这样,这种文明方能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挑战。想到屈原,想到傅抱石,想到我们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眺望着窗外阴阴细细了一整天的斜风密雨,我又写下了一首七绝:

慷慨当年壮行思,

汨罗江边一放之。

而今满楼又风雨,

读罢离骚望眼痴。

猜你喜欢

司命抱石江春水
视界
他把悲伤流成一江春水——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抱石
《九歌·大司命》之叙事逻辑及其意蕴辨析
春水向东流
趁生命气息逗留(连载一)
屈原《九歌》对人生意义的解决
非凡抱石
美国 Hueco Tanks
在楚文化中探究少司命的人神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