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对后循环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2018-07-25陈文生王玉龙
陈文生 王玉龙 李 华
从临床来看, 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则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类, 若未得到有效的干预或处理, 可引起重度呼吸道感染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另一方面, 患者误吸是引起吸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 针对吞咽困难的表现, 通过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措施[2]。本次研究将以本院收治的94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以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的可行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94例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7例。观察组男21例、女26例, 年龄57~69岁, 平均年龄64.1岁;对照组男23例、女24例, 年龄59~71岁, 平均年龄6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均排除脑出血、意识及认知障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患者, 且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方法一致,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 具体如下。①健康知识宣教:将脑梗死、吞咽困难及吸入性肺炎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 以消除患者由于未知而引起的心理恐惧;同时持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积极进行引导, 通过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以保证后续各项康复训练的顺利开展;②食物摄入训练:将患者调整至常规体位, 并将头部偏向麻痹侧, 指导患者将食物绕过喉前方一侧, 以提升咽喉对食团的推动力;③舌运动训练:让患者向前或两侧尽力伸舌, 若患者伸舌不充分, 护理人员可使用纱布包裹舌尖适力牵拉, 指导患者在牵拉过程中适当的收缩舌尖。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4周吞咽困难治疗效果, 以洼田饮水试验为基础, 分为3个级别:显效:患者吞咽困难完全消失, 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有效:患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 饮水试验评定为2级;无效:未达到上述2项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治疗总有效率为87.23%(41/4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33/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据统计数据记载显示, 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超过约为70%, 而吞咽困难则是引起吸入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而通过有效的手段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 对于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6]。
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了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 首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干预及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以保证各项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重点指导患者进行了面颊部、舌部等方面的主动及被动训练,由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主要集中在咽期和口腔期,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能够改善局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研究来看康复训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吞咽肌群出现废用性萎缩[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治疗总有效率为87.23%(41/4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33/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困难问题;另一方面, 随着吞咽困难情况改善,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64%(5/4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04%(16/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不仅从侧面反映了吞咽困难与吸入性肺炎之间的关联, 也证实了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能够有效改善吞咽困难并抑制吸入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 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