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低段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2018-07-24金宗会
金宗会
摘 要 写作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的教学思想为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
关键词 农村小学;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2-0249-01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很多学生拿起笔来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仍然认为没有东西可写。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没有有意识地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二是学生没有把生活中得到的素材运用起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细心地发现并运用作文的素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句深刻地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纸张阅读早已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了,十年前的农村孩子们放学回家有些帮忙做农活,有些抱着书本看书,还有些可以看零星的几种动画片。现在的农村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带大,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放学回家几乎立刻奔向好看的电视节目或者好玩的手机游戏,极少数孩子能自觉地阅读课外书。因此,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在放学回家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呢?在这里,笔者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利用上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由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阅读。二年级开始,在学完当天的课本内容之后,有时间就让孩子们阅读,可以是读学过的课文,也可以读没有学过的课文,还可以读课外的书籍。充分利用多媒体,把有声有色的阅读运用起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小组里,让他们完成比自己能力稍微高一点难度的任务,之后再视学生情况而定,更改阅读任务,最大化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希望长此以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缺乏阅读的持久性。因此,在阅读的同时必须要让孩子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回忆起自己的小学生活,就是由摘抄好词佳句开始的。每当阅读到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时,就会把它记录在自己的筆记本当中。在书写这些好词佳句时,自己的语言积累也在不断提升。精美的笔记本封面,里面有自己稚嫩的笔迹,但是内容绝不平凡。通过指导摘抄方法,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总结等,得出摘抄阅读的一系列方法。组织学生共同交流阅读感受或交换摘抄本。这样,几十个优美词句摘抄本相互在班上传阅,既节省了学生自己下去积累的时间,又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很多同学还能从中向其他同学学到许多写读书笔记的好方法。
三、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对学生而言,日记是他们吐露心声的好朋友。小学生的日记都是反映自己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的真实心情。通过写日记,会使学生更加懂得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由此可以积累很多丰富的作文素材。日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还能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如果从孩子会写字、造句开始就教他把身边的事、物、景写成日记,一直让他坚持下去,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就像意大利德·亚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一样,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一年日记,书中叙述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令笔者每每读起来都欲罢不能。低段孩子的日记可以是流水一样的一段话,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行了;高段学生的日记就是一篇文章了,读他们的日记,你会发现一个“世界”,里面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奇思妙想,写出来的作文也时常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学生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如何才能将这些运用起来呢?笔者认为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叙事、状物、写人、写景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篇章结构,强调学生在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使他们养成未成文先成纲的习惯。写作素材的运用就是写作方法的有机整合,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要想运用在作文中,写作方法十分重要。
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都是为了低段孩子有话可写。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拾皆是,很多就在学生身边。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如果教师能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应用,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也会得到改善,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学生会写、乐写、善写的大好形势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