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科学知识类图画书开展科学主题活动的有效策略

2018-07-24叶蕾

读写算 2018年35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

叶蕾

摘 要 鉴于科学知识类图画书是学前儿童走向“科学探究”的重要资源,在运用科学知识类图画书设计开展相关的科学主题活动时应把握几个要点:解读图画书,提炼科学核心经验;把握最近发展区,设计主题活动方案;进行有层次的阅读指导,发挥读本的科学价值;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支持幼儿科学探究。

关键词 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科学主题活动;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191-02

科学知识类图画书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传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关知识为主要目的,以画面为载体,辅以简洁文字说明的儿童图画书。近年来,国内外早期阅读界开始关注学前儿童对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阅读。有许多幼儿园把一些优秀的图画书融入到本园的园本课程中,许多的教师也开始将图画书带入课堂,进行实践活动。鉴于科学知识类图画书是学前儿童走向“科学探究”的重要资源,我们试图利用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教育价值设计开展相关的科学主题活动,发展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以中班科学主题活动“豆子”为例,谈一谈运用科学知识类图画书开展科学主题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解读图画书,提炼科学核心经验

《豆子》是一本介绍豆子相关知识的科学知识类图画书。这本图画书的主题是:认识豆子。次主题是:豆子的生长过程、种类以及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书中的科学词汇:果实、豆荚、豆芽、食用油、成熟。图画书中科学性的词汇和图片互释,帮助幼儿认识豆子。语言特点:陈述句为主,多以“豆子”为主语来介绍豆子,如“豆子种在地里,生了根,发了牙,最后结了果实。”“豆子的外衣叫豆荚。”图画特点:色彩饱和度高,背景色和画面主体对比强烈,每个跨页呈现一幅完整的图片,介绍豆子的一个特点或用途。

中班幼儿喜欢种植植物,并乐于照顾、观察植物。豆子是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植物和食物,但幼儿很少能观察到豆子的生长,各种豆子相似又不尽相同。书中的图画直观展示了豆子的生长过程、异同和丰富的豆类制品,让幼儿大开眼界,这些内容都吸引着幼儿。4-5岁幼儿科学学习的关键经验为“探究动植物的外形特征、结构与功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与多样性”。从这本图画书中,幼儿可能获得的科学经验有:(1)了解豆子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2)比较各种豆子的不同之处;(3)了解豆子的作用、食用方法和营养价值等。

二、把握最近发展区,设计主题活动方案

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内容并非为幼儿学习活动量身定制,幼儿需要的核心经验也并不是书中的所有内容,或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与图画书中的知识有差距,或图画书无法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因此,需要对图画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编排,结合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参访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活动等途径,渗透科学探究活动“探索、发现、认识”的过程,形成一个系列的科学主题活动。

幼儿在阅读图画书《豆子》后,产生了各种问题——豆子可以种在水里吗?所有的豆子都能发芽吗?豆子怎么蹦出豆荚的呢?酱油是黑豆做的吗?豆子怎么做成嫩嫩的豆腐呢?……为了满足幼儿对豆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更仔细地观察各种豆子,在设计科学主题活动《豆子》方案时,我们力图运用图画书来引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图画书为线索,突出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由此,设定主题活动目标如下:一是通过阅读图画书,理解、熟悉读本中豆子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豆类制品等内容,并愿意讲述自己阅读的发现和感受;二是在种植活动中观察、发现豆子生长的基本条件,尝试用绘画、表格、符号等形式来记录表达;三是知道豆子可以制成各种豆类制品,了解不同豆制品的食用方法,喜欢食用豆子和豆制品。

根据幼儿前期的问题清单和活动目标制定主题活动网络图:

三、进行有层次的阅读指导,发挥读本的科学价值

由于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范畴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图画书,以传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关知识为主要目的,没有文学虚构的成分。多采用非叙事类语言,生词和专用词汇较多,幼儿比较难以理解。因此,选择适宜的科学知识类图画书并指导幼儿阅读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关键,也是开展相关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豆子》这本图画书中有许多科学性词汇如:果实、豆荚、豆芽、食用油、成熟等。图画书中的图片和文字互釋,说明了豆子的生长过程、豆荚的差异、豆子及相关食物的营养、美味。在阅读中,教师先让幼儿自主阅读,通过观察、猜测图片内容,初步了解豆子相关的科学知识。然后教师带领幼儿集体阅读,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梳理书中关于“豆子”的信息,将其分类,凸显重要信息,如豆子的生长变化、豆荚的差异等。让幼儿在听、说、看的过程中,有效形成较完整的关于豆子的经验。最后再延伸阅读与其相关的图画书,加深幼儿对“豆子”的理解,拓展相关的内容。有层次的阅读图画书使幼儿能够通过阅读对科学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豆子”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四、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支持幼儿科学探究

4-5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的。此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的重要方式。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主题活动中增加感知、操作的内容,有效缩短幼儿现有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中存在的差距,并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

在开展“豆子”主题活动前,教师以调查与访谈的方式了解到班级幼儿对豆子的认知水平;又在班级图书区和科学发现区里投放了和豆子相关的图片、书籍等,供幼儿翻阅交流;同时,发放问卷,借助家长资源帮助幼儿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前期知识经验。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集体教学《豆子家族》、《豆子成长记》、《豆荚找朋友》、《好吃的豆制品》等。集体教学整合语言、科学、社会领域,结合图画书的阅读,让幼儿在看看、想想、猜猜、说说中了解豆子什么样,豆子家族都有谁,豆子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结合幼儿的“问题清单”,组织《市场里的豆子》、《参观豆腐作坊》等有针对性的实地参访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观察比较豆子的外形特征、不同豆子之间的差异,了解豆制品的制作过程等。在班级营造自主、丰富的区角环境,让幼儿自由探索和游戏。比如,科学区提供各种不同的豆子让幼儿比较区分;投放“种豆子”的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豆子发芽的生长变化,鼓励幼儿将发现与同伴分享。在语言区提供与豆子相关的书籍供幼儿阅读;在生活区剥豆荚、分豆子,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各种豆子的外形特征和差异,感知豆子的大小、重量的差异等;还邀请家长助教,带领幼儿现场“磨豆浆”、“拌豆腐”,体验豆子变豆浆的奇妙,品尝豆制品的美味。幼儿在参与“豆子”的主题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尝试自己想办法寻找问题答案,学习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个过程就是科学活动中探究的过程。幼儿的行为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不仅提高了探索的能力,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加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的阅读能帮助幼儿获得图画书中的科学知识,由图画书生成的科学主题活动能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只要我们抓住读本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为幼儿营造科学探究的环境和氛围,一定能有效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温碧珠.关于科学知识类图画书阅读指导的研究[J].幼儿教育,2014(7/8).

[2]刘占兰.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夯实科学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如何提高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