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浅谈
2018-07-24黎婉岚
黎婉岚
摘 要 如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相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分析时,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1-0037-01
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革新已经成为必然要求。且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元素传承的重要载体,必须认清自身的发展使命,积极的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队伍综合水平不高
我国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并不高,根据实际的教学活动效果和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被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首先体现在教师普遍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上存在局限,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进行利用,仅教授学生基本的礼义廉耻,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其他要素基本没有涉及,导致无法真正的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多维度连接,阻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进程。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注重自身教学技能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将传统文化的融入浮于表面,只停留在识字读字写字阶段,则无法发挥出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精神的丰富价值以及扩展学生阅读视野的价值。
(二)教学方式落后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若教学内容枯燥和教学形式单一,则无法集中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在当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仍较为落后,教学形式固定,教学课件陈旧,教师占据主导,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整体较为沉闷,根本无法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方式
(一)借助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导入
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在课前导入环节选用合适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课前知识的基本引导与灌输,可以无形中使学生接触和接受中华传统文化。以《泊船瓜洲》这一课的课前导入环节为例,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并针对性的进行选取,可以将王安石的个人资料以及古诗词蕴含的历史背景资料等进行课前展示,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以更加深入的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感知。
(二)围绕传统文化要素创新教学形式
1.传统文化典故与情境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进行情境教学,在进行情境教学时,需要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此时就要充分借助传统文化典故,构建的教学情境要更加直观和真实,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在选择传统文化典故时,要关注文化典故的趣味性,并且在实际的情境演绎和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全程参与,教师要进行生动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文化内涵变得更加简单。以《慈母情深》这一课为例,在进行讲解时,教师要学会将其与相关典故相关联,可以使用《游子吟》、《劝孝歌》等文学典故,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教师可以根据“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这样的诗句寻找相关的文学资料、典故等,展示给学生一种更加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把握文章内涵。
2.传统文化素材与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常见,教师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时,应善于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丰富课程内容。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術创新教学形式,可以采取音频、视频进行课程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展示,古今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高效渗透。
3.传统文化经典与实践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同时需要关注实践教学,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应选择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以加强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趣味性的诗歌朗读活动,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使学生主动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交流,使以真正的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而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活动,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品德习惯。
(三)基于传统文化要求实现教学延伸
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渗透,需要教学人员抓出传统文化的渗透要求,对其进行渗透,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课堂之中,还应该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借助丰富的课外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课外渗透,拓宽教学渠道和教育范畴,可以采取订阅课外读物以及开展丰富的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课外延伸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被动延伸教学,保障延伸教学的实际效益。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应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要善于借助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初步感知,构建起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课前导入,并围绕传统文化要素创新教学形式,最后要基于传统文化要求实现教学延伸,将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陈兰玉.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