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2018-07-24宫乔乔

新课程·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世界观爱国主义德育

宫乔乔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学科,在渗透德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十分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作为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德育就是要充分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而融合德育的地理课堂会更加散发出它的学科魅力。

一、以情施教,以情促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情感。在学习中国地理之前,我就对学生说:“我们现在能够安静地坐在整洁的教室里安心的学习,包括现在你和家人过着的安逸的生活,这些都是因为我们身后有一个强有力的祖国为支撑,我们要感恩祖国,热爱祖国,那么爱国就要很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国家,将来你们要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强大!”这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仅进行了德育,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科教学,一举两得。

初中地理教材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素材非常丰富,既有介绍我国秀美山川、地大物博的自然地理,又包括当今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世界强国地位的认识。比如教材中提到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现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一带一路的开通加强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联系,这些都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进行充分利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我国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比如:在我国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学习中,既让学生认识到资源总量丰富,又要让学生明确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已经出现了资源短缺的状况;还有在中国的《工业》一节的学习中,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要让学生明确,我国工业在技术水平上和远不及美国等一些發达国家。这样在让学生明确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民族使命感。

二、认识自然环境,了解世界现状,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地理课程是和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随着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慢慢开始认识和理解身边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认识到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也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明确当今世界的巨大成就就是人们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但是同时更应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大自然能够创造文明,也能够毁灭文明,给学生列举现实存在的诸多事例,让他们明确当今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正给我们人类警告:沙尘暴、雾霾、废气、废水肆虐;洁净的空气、水、蓝天慢慢被吞蚀;变暖的气候改变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人类的贪婪正一步步摧毁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面临的现状;认识到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如若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物质财富再多,人类也将会自毁家园,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环境观。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学习《多变的天气》《土地资源》《水资源》《河流》等有关生态环境的课时,我都会让学生搜集列举我国及世界所面临的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了解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思考、解决,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以培养他们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感受地理特征,培养正确的地理观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通过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的学习,让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出发,认识和欣赏我们的世界,教师应该注重渗透给学生正确的地理观点。正确的“人地观”包括自然观、种族观及世界观等。正确的“人地观”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因地制宜的思想内涵,认识“一方水土一方人”,知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必要性,初步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进行《人口和人种》《民族》等课节的教学中,我都会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种族,人人平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更有利于形成学生博爱的人格;正确的因果观,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各种地理事物、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其他相关联的影响,提高对不同事物发展变化的预测能力和推理能力。这些正确地理观点的形成,能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利于他们将来科学地改造世界,也会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价值和德育力量,若能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出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公民,对学生自身和社会发展都十分有益。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世界观爱国主义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智能化的“世界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世界观—雕塑遗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