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7-24蔡雪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治疗冠心病

蔡雪梅

【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别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用药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方案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冠心病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9.1%;药物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冠心病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病情恢复时间和用药治疗时间,大幅度改善心肌功能,使药物治疗效果提升。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

在实际临床工作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改善冠脉血液供应状态、对血压和血脂水平进行调节,以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作为常用[1]。除了常规药物之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近年来也被临床广泛的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其对心肌功能所产生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并且已经在临床乃至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性的认可[2]。本文分析冠心病患者采用血管緊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就研究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别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冠心病史1-16年,平均5.7±1.4年;男性31例,女性24例;本次发病时间1-19小时,平均7.6±1.8小时;患者年龄39-75岁,平均52.6±6.1岁;心功能Ⅱ级23例,Ⅲ级18例,Ⅳ级14例;治疗组患者冠心病史1-18年,平均5.4±1.6年;男性34例,女性21例;本次发病时间1-17小时,平均7.2±1.4小时;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52.4±6.3岁;心功能Ⅱ级25例,Ⅲ级19例,Ⅳ级11例。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病情得到确诊之后,均对饮食进行合理控制,监督禁烟禁酒,保证休息和睡眠时间充足。对照组:在上述常规干预模式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每次50mg,每天用药两次,口服美托洛尔,每次25mg,每天用药两次,口服洛伐他汀,每次20mg,每天用药两次,连续用药治疗一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案基础上,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依那普利,每次10mg,每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治疗一个月。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等冠心病症状,每天的发作次数不足原有的20%,且每次发作病情持续存在的时间明显缩短,严重程度明显减轻;有效: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等冠心病症状,每天发作的次数不足原有的50%,但在20%以上,且每次病情发作持续存在时间有一定的缩短,严重程度有所减少;无效: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等冠心病症状,每天的发作次数仍然保持在原有的50%以上,每次发作病情持续存在的时间没有缩短或进一步延长,严重程度没有减轻甚至进一步加重,或出现其他严重的相关并发症[3]。

1.4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BNP水平;(2)药物治疗总有效率;(3)药物不良反应情况;(4)冠心病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BNP水平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药物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9.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仅有3例(5.5%),少于对照组的10例(18.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冠心病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

治疗组患者冠心病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缺血性心脏病,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其在发病之后所承受的风险程度也在随之增加,该病主要具有发病急、病情程度重,致残率和致死率水平极高几大基本特点。因此,如果不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及时治疗,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4、5]。冠心病在临床上根据病理学变化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病理学类型,其中一种慢性冠脉病: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以冠脉正常的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最为常见。另外一种类型是急性冠脉综合症,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猝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6]。根据近年来临床及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冠心病发病的病因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病因的种类相对较多,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病因而导致出现的冠心病,无论是心肌还是冠脉发生病理学反应,一旦有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出现,将会直接导致心绞痛症状的发生[7]。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中,对心肌的实际耗氧量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心率水平;二是心肌张力水平;三是心肌收缩能力。临床医生在对上述疾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均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出现,具体发病的原因,全身情况,对相关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选取[8]。

现阶段,在临床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以下四种药物较为常用:一是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二是硝酸酯类药物;三是他汀类具有降脂作用的药物;四是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充分证明,如果对冠心病患者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仅采用以上四种药物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心绞痛症状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不利影响[9]。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对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的过程进行控制,进而达到使机体心肌供氧量得到改善,使外周血压水平降低,一致心肌重塑,对肾血流量进行调节等最终目的。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引入到冠心病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对于广大心绞痛患者病情的缓解、BNP水平的迅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10]。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进一步说明,冠心病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病情恢复时间和用药治疗时间,大幅度改善心肌功能,使药物治疗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郭威早,佟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微小RNA调控及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883-1885.

黎洁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新发房颤中的预防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6,02(21):140-143.

薛 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5):107-108.

张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8):275-276.

顏庆安.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4(17):59.

沈艳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25(12):148-149.

刘宁静.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4(12):67.

邱玲.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5(14):50-51.

卢宇杰,林文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预防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11(16):119-120.

帅东东,苏长阳,王明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141-142.

猜你喜欢

治疗冠心病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