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策略

2018-07-24姚英艳

新课程·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案预设教材

姚英艳

教师的反思行动总是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并指向特定的内容。教学反思的直接结果是教师“新理解力”的形成,而解决实践问题则成为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作为改善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学反思备受重视。然而,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特别是如何结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开展确实可行、富有实效的教学反思活动?下面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实际,就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策略做些探讨。

一、教学前的反思

作为教学设计后期的一个环节,课前的教学反思能最终确定预设的方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起点。

策略一:对教材进行质疑,进行重组改变

课前研究教材是教师必要的备课内容,教材的编写者们对每个环节可谓用心良苦。出于稳妥的考虑,有些教师教学是“照葫芦画瓢”,把教材移到了黑板上,移到了多媒体设备上;引入是教材的“复习题”,新授内容是教材的“例题”,反馈是教材的“练习题”,巩固是章后的“复习参考题”。总是这样,教师的思路就不可能拓宽,教学能力水平就会受制于教材。我们不妨对教材进行质疑思考,引入环节是否有利于新知识的展开?新授内容的提问设计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梯度大还是小?例题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教学目标?练习题是否具有良好的反馈功能?课后习题和章末复习参考题是否能够巩固提升知识技能?如果“没有”,就应该在研究教材基础上,整合资源,选择最合适的情境引入,挖掘创新得到适合学生探究素材,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融入例题与习题中,体现数学的生活化与趣味性,展现数学的美。

策略二:从学生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学生为什么能“听懂”,却不会“做题”,其实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可能已经脱节,效果自然不好了。教师不妨与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如果学生是这样,我该怎么做?是不是不该讲的也讲了,不该问的也问了,不该拓展的也拓展了,不该练的也练了,如果“是”,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这一切,让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基础,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带着预设的目的而来,但是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新问题、新情况。课堂上的教学反思,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确保预期教学目标和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

策略一:准备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但教学不只是单纯“预设”的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是课程创凤与开发的过程。没有预设的课程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一定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和生成两者是互补关系。在课堂中进行反思集中解决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哪些内容需要预设、哪些内容需要生成;二是反思从课堂随机生成的实际效果,反思教案的预设效果。

策略二:根据学情设计编写作业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保证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某个特定的数学问题。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对某一个问题的探究只能适可而止,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的度,一个问题道清来龙去脉固然重要,可是学生未必能够接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明确什么内容该讲,什么内容课下再研究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师可以把想巩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和想引申的环节作为作业及时布置下去,作业不必拘泥于教材和教辅,应该根据课堂的生成编写数学作业题。

三、教学后的反思

课堂是教师实践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教师进行课后的及时反思,能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的经验和体验,在已有的案例知识中凝练出教学智慧。

策略一:对闪光之处及时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每一堂课都会有闪光点: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讲课中的教学机智;主体间教学关系的有效调拨;一个有新意的提问;整体教学过程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值得借鉴;学生中出现的独到见解;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优化了教学等等。每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回顾与沉思,这些亮点尤其要重视学生生成中的闪光之处,无论是哪一方面有收益的收获,课后都应及时反思,并及时记下这些,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归类整理,形成一些有规律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策略二:对不足之处汲取教训

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例如,对重难点处理不当,对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情境的创设缺乏深入的思考,教學气氛沉闷,教学评价不恰当,对某个数学问题的处理不得当或力不从心等。我们要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教师一定要真诚地面对自己不足之处,是遗憾就是遗憾,是失败就是失败,丝毫不回避问题,这样诚实而真实地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弥补缺憾,所谓“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这样才能及时汲取教训,走向成功。

策略三:结合教学反思的案例进行对比反思

高中数学教师写教案是教学的常规活动,有的老师能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案,也在教案上能写下针对某个细节的教学反思,却不曾关注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样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就不得而知。教师应该多关注同一课题的教学反思案例,同时将它们与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比较、分析和质疑,仔细琢磨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理论基础,如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其后果进行深入分析或者是深究处于数学教学决策即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取长补短,使得每节课的教学反思能够全面逐渐地深入。

策略四:重视观摩教学中的反思

观摩教学又称公开教学,是探讨教学规律、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应明确观摩教学的类型和教学目的,在听课时认真地听、看、记、思,听执教者对数学教材的挖掘以及语言,听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及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碰撞;看执教者的教态、板书和信息技术的演示,还要看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要思考隐藏在执教者课堂行为背后的个人教学的理念以及执教者个人教学的理念与“宣称的理论”是否一致,思考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要关注执教者的说课,说课的内容能全面系统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听课教师借鉴和提出更有价值的意见;关注专家的评议环节,因为专家本人熟知教育前沿的理论,他们的评注往往能针对执教者的某个教学环节说清背后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善。

在教师反思已成为热门话题的今天,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反思策略,把已有的经验及时凝练和升华,是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教案预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半张纸》教案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