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2018-07-24王淑伟
王淑伟
【摘 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 年2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作为基础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随访1 年以探究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B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1 年随访无1 例复发;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率为20.83%,1 年随访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25.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 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明显,较西医治疗效果更理想,且安全性更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慢性胆囊炎;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慢性胆囊炎是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因为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就会产生纤维增厚,疤痕收缩,导致了胆囊萎缩,囊腔就完全封闭,导致了胆囊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功能,所以应该及早治疗。本文选取2017 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的慢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柴胡疏肝散对慢性胆囊炎的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患者48例,患者经B 型超声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部分患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且能积极配合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4~77岁,中位年龄44.1岁;病程1.5~7.5年,平均病程3.4年;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1~73岁,中位年龄45.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年。2 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服用消旋山莨菪碱进行解痉镇痛,静脉滴注抗生素甲硝唑( 或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先锋霉素等)40mg + 0.9% 氯化钠溶液200ml,每天1次。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组方:柴胡20g,郁金15g,川芎15g,陈皮12g,芍药12g,香附10g,枳壳10g,甘草6g。另外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进行随证加减治疗。患者胁痛症状较重者可将郁金加倍,同时加川楝子15g,青皮15g,半夏10g 来减轻患者症状;患者有口苦便秘症状时加黄连10g,川楝子10g,野菊花10g;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组方中加入党参15g,白术10g,山药12g;若患者有失眠、心烦、眩晕症状组方加入酸枣仁10g,远志10g,夜交藤12g。所有成方为每天1 剂,水煎服,煎煮2 次,分早晚2 次服下。患者在服药期间注意休息、忌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1个月为1 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疗效判断。
1.3 疗效评定 标准按照患者症状变化: 显效: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 指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1 年随访无1 例复发;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率为20.83%,1 年随访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25.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胆囊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2 种类型,急性胆囊炎发病快,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若不能进行根治可转为慢性,难以治愈。慢性胆囊炎的诱发因素很多,常见的有胆囊结石、慢性感染、化学刺激、寄生虫嵌顿梗阻等以及急性胆囊炎反复迁延发作所致。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反复发作性疼痛,且疼痛在患者饱餐后更甚,会出现持续性疼痛,患者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胃部灼热、嗳气、发酸、厌食油腻等症状,胆囊区会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西医认为胆囊炎的诱发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刺激包括胆汁成分改变而引起,临床统计显示肥胖、多产、40 岁左右女性发病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大都采用过西医治疗,但西医治疗的弊端很多,治疗中西医虽能起到快速止痛和消炎的效果,但仅能暂时控制病情,不能根除病患的其他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胆道机能紊乱的问题,不良反应高,并且长期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使得患者病情反复难以根治。
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常反复发作,对于症状轻、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可以保守治
疗为主。现代医学多以抗菌消炎治疗,长期消炎治疗存在耐药性及容易反复的缺点,而中医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具有安全、副作用小,疗效好等优点。中医学虽无慢性胆囊炎之称谓,但上述病证属中医文献中“胁痛”、“腹痛”、“胆胀”、“胃脘痛”等范畴,胁痛早在《素问·脏气法时论》及《灵枢·经脉》就有记载,并明确其发病部位在肝胆。《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有“心下部坚硬胀满,疼痛、拒按、气短”等描述,均与胆囊炎病证相似,与胆的疏泄不畅有关。肝胆疏泄失常,气机不畅,以致出现腹痛、胀满、拒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该病多由肝气郁结,气机不畅,阻遏中焦气机引起。病位主要在胆; 肝胆气郁、胆腑不通,不通则痛,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应以通为主,疏肝利胆,通腑降浊,以达到“六腑以通为用”的目的;同时,利胆离不开疏肝,肝胆升降,相依则和,肝与胆相表里,故利胆需兼疏肝,肝气条达,则胆腑通畅。《黄帝内经》云: “木郁达之”,治以疏肝理气、通腑利胆,方选柴胡舒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臣以香附理气疏肝,亦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佐以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以缓急止痛,甘草兼以使药以调和诸药。诸药共用使肝气调达,胆腑得通,而痛自止。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良好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王博,谢俊,吴松.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1,88( 4):78-79.
白丽影.疏肝利胆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80 例[J].光明中医,2011,26( 10):2027-2028.
张月霞.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5,30( 3):53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