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医院对接养老院模式的实践及展望
2018-07-24范利华刘亚婷
范利华 刘亚婷
摘 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加快发展兵团养老服务业是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将现代医疗服务与养老保障有效结合的养老模式创新,有望成为应对兵团人口老龄化的一个解决方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9团医院早在2010年即开始探索医疗机构牵手养老院建立医养联盟,基本实现了团场辖区高龄、失能、空巢及患病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多重需求。
关键词:兵团 团场 医院 养老院 医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b)-0241-0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执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神圣使命的特殊的社会组织,是一支推动新疆经济建设、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1]。由于兵团人口基数小,加之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率下降,另外由于考入内地院校部分兵团学子完成学业后于内地就业、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寿命延长等诸多因素,导致新疆兵团老龄人口的比例近年来迅速提高。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新疆兵团于2010年即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从本质上讲,人口的老龄化是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提高、经济繁荣发展和卫生公共事业发展的直接成果,但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人口老龄化直接增大了社会的养老负担[3]。
据调查,我国60岁以的老年人中60%~80%的时间是带病生存[4],由于子女工作繁忙等原因,老人的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较多。老年人往往发病突然,自我呼救能力差,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严重后果。来自家庭和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保障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很多团场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团场当前的人口结构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连续的养老服务,但是团场所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不仅养老院数量很少,公立团场医院老年病床位和医护人员的数量也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庞大的养老需求。
团场医院是兵团三级医疗体系里最基层的单位,不仅担负着团场职工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工作,还是疑难、危重症的首诊单位,同时还是医疗体系逐步转型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中心首先涉及的单位[5]。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及新医保政策的实施,团场患者患病后往往更倾向于直接到师、市医院就诊,造成上级医院人满为患,客观上加重了上级医院的负担,而基层团场医院却有不同程度的病床空置,造成了极大的医疗资源的浪费[6]。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不断加大,团场医院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公立养老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能力都没有明显的加强,虽然近年来建立起来一定数量的私立养老院,但其不具备医疗及救护能力,老人患病后仍需在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停往返,客观上加重了老人家庭和子女的负担。在当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不能养老这种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基层团场医院的医疗并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社会开始提倡以“持续照顾”理念为主的养老服务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日本、英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先后根据本国实际建立起来了各自的长期照护系统,养老不再只是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增加了包括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娱乐文化以及临终关怀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7]。受到该理念的启发,149团医院领导结合团场实际于2010年即在医院运行中探索实行医院+养老院模式,既满足所辖地区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和养老需求,又避免了基层团场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探索之初,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缺乏,团场医院的医生对老年疾病、慢性疾病等缺乏专业认知,尤其是针对失能、失智等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无法满足专业的医疗服务。我们通过派出进修学习,到医学院校培养等方式加大老年医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以团场医院全科医生为主、其他卫技人员辅助的医养一体化服务团队,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
人才队伍建立以后,由医院建立并直接经营养老院。在运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原则,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评估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医养服務。在服务内容上,“医养结合”在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借助于医院的医疗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老年疾病、康复所需要的专业化医疗服务。在为老年患者进行常规的医护服务的同时提供24小时全程生活照料和人文关怀,帮助部分服务对象的喂药喂饭、换衣洗衣以及瘫痪老人定时翻身,定时擦拭身体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强调发挥中医药在养老中的作用,把中医诊疗、中医药保健、中医药康复等融入养老全过程,提升了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首先是老人及子女对医院+养老院的模式持怀疑态度,初期入住老人较少。我们通过宣传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入住的老人不但住的舒心而且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通过老人们口碑相传,入住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共计70余位老人入住我院,床位使用率达100%。其次,我院开展医院对接养老院的实践始终坚持非营利模式,起初采取医院补贴加个人支付模式,医院及个人的负担均比较重。2013年开始支付模式转为团场及医院补贴加个人支付,降低了老人及家属的负担,也降低了医院的经济压力。最后,虽然每年团场支付解决了部分养老问题,但这也增加了团场的财政负担,我们建议要打破政策瓶颈,政府应该给养老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适当补贴并将养老纳入医保体系,用于服务养老事业。
2014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师五家渠市调研指出: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养老的难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兵团的稳定和发展,要真正解决团场的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并于9月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明确了试点单位应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全面落实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8]。经过7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掌握了基层团场医院对接养老院模式的基本经验,基本解决了本团场职工医疗卫生需求及团场老人的养老需求,达到了满意的社会效益,树立了医院的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
我们认为,医养结合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而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9],其优势在于优化现有的医疗资源并发掘其和养老方面的潜能,为社会提供持续的老年照护和医疗服务。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的实践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相信在国家及兵团的支持下,人才短缺、經费紧张等困难都会解决,团场医院在履行医疗机构职责的基础上还能给团场老人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家。
参考文献
[1] 邓丽慧.为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N].天山网,2010-09-29.
[2] 杨谦.兵团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 中国民政,2017(15):49-50.
[3] 李爽,许元博,丁亚球.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分析下的新疆兵团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5(6):16-21.
[4] 张明.对团场老龄工作的几点思考[A].纪念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征文活动作品集[C].2013.
[5] 赵蔚,马晓玲,刘博,等.兵团师团两级医院病人就医诊治及费用情况分析[J].兵团医学,2016(1):57-63.
[6] 安大伟,田侃,陈文静,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7(4):68-70.
[7] 张维嘉.“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模式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8] 张晓杰.医养结合养老创新的逻辑、瓶颈与政策选择 [J].西北人口,2016(1):105.
[9] 孟颖颖.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及解决策略[J].经济纵横,2016(7):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