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藏民族放生影响与认知的初步研究

2018-07-24格桑措姆于晶晶

魅力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藏区影响因素

格桑措姆 于晶晶

摘要:放生习俗是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了解藏区人们对放生的认知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藏民族的放生习惯和对放生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因素会对藏民族的放生习惯和放生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生活地域、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人口数、工作情况。这些影响因素会在将来的宣教和外来物种入侵调查中提供指导性依据。

关键词:藏区;放生;影响因素;放生偏好;放生认知

一、研究背景

本文旨在研究在西藏地区,哪些人群为愿意放生及有放生习惯的人群,这些人有怎样的放生习惯,对放生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是否对放生有正确的认知等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反应,使将来在宣传规范化、科学化放生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确定宣教对象,制定最优方案。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是在2016年10月1号到6号期间在拉萨和林芝车站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地点选在两地的车站,以便可以在较大的客流量中尽量采取随机样本,使调查对象的生活区域、性别、学历和工作等随机出现。本次问卷数有700张,有效问卷数580,问卷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专项调研,二是基本情况。专项调研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不同社会背景对人们放生影响情况,二是藏民族的放生习惯情况,三是藏民族的放生认知情况。

(二)统计方法

统计也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首先1、2、4题是放生影响情况,分别从放生频率、放生金额和与谁一起放生三反面反映;这部分的统计,要以人们的社会背景为影响因素进行,即在性别、年龄、地域、学历、家庭人口数、工作、婚姻情况分别予以计数,给每个选项附上分值,将某项基本情况累加后与该项基本情况的问卷份数之比为影响值得分,比如看不同性别的人群在放生频率上有何区别,先将问卷分为男、女两部分,在男性问卷中,每出现一次“1次/周”,记得分1,每出现一次“1次/月”,记得分2,每出现一次“1次/月”,记得分5,此为放生频率影响,放生金额和与谁一起放生计算方法与其相同,最后将总分相加,除以男性问卷份数,得出男性的放生影响分值;女性的放生习惯分值与其统计方法相同。7、8、9是藏民族的放生认知情况,赋值按照认知情况由劣到优而由低到高。对于放生认知情况,统计也以人们的社会背景为影响因素分别进行,方法相同,最后得分高者为放生认知优者。3、5、6是放生习惯情况,从放生物种及其来源、放生地点三个方面反映,对每个选项出现的次数累加,得出每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由此而知何样物种、何种来源和什么样的地点更受放生者青睐。10、11、12是人民对放生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与结果

(一)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研究藏区人们的放生习惯,偏好及不同社会背景人群对放生的影响与认知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放生影响情况,藏民族的放生习惯情况、藏民族的放生认知情况等内容有了初步的掌握。

(二)研究结果

1.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放生影响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放生影响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在性别上女性比男性的放生影响大,在地域上那曲、昌都、阿里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比其他地区放生影响情况多一些,拉萨跟山南相近,日喀则跟林芝相近。由于地理因素或者生态环境的区别,在那曲、昌都和阿里那边放生的较多,这些地区生活的大都数是牧民,藏民族放生者大部分都放羊或者山羊,所以比起其他地区放生量也较多。

2.藏民族的放生认知情况

人们的一些社会背景会对藏民族的放生认知情况产生影响,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放生认知不同。在性别上,男女的放生认知没有太大的区别;地域上,那曲、昌都和阿里的人放生认知较高,其他地区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在年龄上,25-50岁和50岁以上的人放生认知高一些。

三、讨论

(一)存在的现象及分析

大多数人们放生时困扰的问题是对放生物种不了解,还有放生物种的运输,最大的问题是寻找物种适合生存的环境。据调查我们周边放生的人越来越多,乱放生的行为就越多,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并且不考虑物种的生境,盲目放生而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还有些人为了积累功德乱放生,比如:市场买过来的鱼没有分清种类,直接放到本地河流或湖水,有些鱼会以本地鱼为食,或是挤占本地鱼的生态位,导致本地鱼类减少,甚至灭绝。

(二)存在的不足

本次调查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样本量较小,所以选择在客流量较大的车站进行调查,尽量弥补样本量的不足,但有可能存在着取样不平均的问题;二是由于缺乏有效渠道,调查人群中缺乏对僧尼的取样,放生本为宗教色彩较浓的佛事,缺少这一样本量,使得我们得到的结论可能并不全面,因此在将来的调查中希望能弥补这一不足。

(三)意见或建议

要科学放生,首先要了解放生对象的物种特性,生活习性,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懂得什么物种可以放生,什么物种不宜放生。有些动物从小被人养大,有些是生病或受伤,失去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把已经失去在野外生存能力的动物放生到野外,否则,它们不是把在野外饿死,病死,就是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这样的放生变成了害生。

四、结论

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放生认知不同,在性别上,男女的放生认知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地域上,那曲、昌都和阿里的人放生认知较高,其他地区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在年龄上,25-50岁和50岁以上的人放生认知高一些。在受教育程度上,大学文凭的人放生认知高。在婚姻状况上,放生观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家庭人口上五人以上的放生认知高。在工作上,农民、牧民和其他的差别不大,公务员低一些。

基于本文得到的数据,将来在对藏民族做放生方面的宣教时,可以优先选择年龄在25-50岁的那区、阿里、昌都地区的牧民,将取得显著效果。并开展一些固定放生地点物种检测和研究,看不同种类、不同生境的放生物种生存状况、挤占生态位情况和对生境与其他物种的影响情况如何。

参考文献:

[1] 李加太.论藏族放生习俗的形成及其生态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報,2009,02:54-56

[2] 侯文学.别让盲目放生危害生态环境[N].青海日报,2016-10-19:009

作者简介:

格桑措姆,第一作者,性别:女,年龄:24岁,藏族,本科,西藏农牧学院。

于晶晶,通讯作者,西藏农牧学院。

猜你喜欢

藏区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