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

2018-07-24王真建

新课程·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方法新理念新课程

王真建

摘 要: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的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需要有新颖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

新的课程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宗旨,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此外,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不再只是各种高层次人才,而且还需要大批的各行各业、各专业的建设大军,这都迫切需要我们努力改革现行的数学课堂模式,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生会学、善学、乐学,且能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经过笔者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总结得出了“创设情景—启发诱导—合作学习—反馈归纳—升华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景,激起欲望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的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景的影响,良好的思维情景会激发思维动力,激起求知欲望。例如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材第二册(下B)《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分类计数原理”的教学,本人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就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举出一个和学生联系较为紧密的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问学生:“如果我们周末要从学校到市集购物,可以走哪些路到达呢?”这样一问,学生兴趣大增。有的学生说从大门出去后途经消防支队再进入半边街到达目的地,有的学生说走学校附近的小路到拐弯楼更近,有的说……

“我们还可以趁值班老师不注意从后院翻墙出去。”“哈哈”这句话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师:当然,这位同学说的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但是违反了学校的规定,这样危险的方式绝对不允许哦。

问答之后老师便提出了下面的问题:“那么我们要完成‘从学校到市集这个事件总共有多少种方法,我们又该如何来计算完成一个事件的方法种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这样通过自然地创设情景,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提出关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更容易接受。

二、启发诱导置疑,探求新知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始终充满悬念,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亮点。教师巧妙置疑,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通过分解设问,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笔者在进行“存款问题”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活动。

小明妈妈现有10万元,现在计划存到银行以后,为小明上大学所用,请同学们想想选用怎样的方式,6年后得到的利息更多。学生听到这个问题,积极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存款利率,有的询问家长,有的亲自去银行调查。通过这个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构建,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的效果也很好,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合作学习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围绕一个环节中指出的疑问,共同参与,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可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对称性问题”的时候,教师事先提出下列问题,然后再探索:

(1)请自主设计一个具有对称关系的手工品;

(2)说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有对称关系的事例;

(3)每种对称具有怎样的性质特点?

有很多学生想到了剪纸——先将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剪下一幅图案,打开即得一个轴对称图形;有同学想到了针刺——将一张纸对折,拿起自己手上的圆规当作针,在纸上戳出一个漂亮的图案,打开后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再通過师生的交流,共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

四、反馈归纳

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中包括培养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总结归纳,最终形成技能,此环节重点实现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教师要恰当地选择源于课本的题或课本变式题,不断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做一些题组型的变式分层练习,让学生把“已懂已会”的知识当堂达到熟练,形成技能,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和注意。可边讲边练,也可集中讲练;可以个人思考亦可分组讨论。练习时教师注意巡回辅导,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定。

五、升华创新

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所学知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教师在变式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编题、演练变式题、探索结论题、学科间横纵练习题等综合演练,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现与创新。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练习,来实现学生掌握知识的升华与创新。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授学生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耿立志.高二数学课堂伴侣[M].2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新方法新理念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新理念下再启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