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18-07-24王丹
王丹
摘要:阅读教学是指学生自身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将课文中的文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分析原文的整篇含义,换言之就是将文本中的思想转换成自己思想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作者與读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且情感深处相互交融.本文就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着重让学生感悟以及体味文本的内涵,强调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来把握阅读文本的内容,本文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以期能够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观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构成了以情感态度、教学方法以及知识技能等为目标的思想观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贯彻与落实,流于形式,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并未进行合理的设定。
新课程改革中,在教学方法上,号召“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片面的模仿其他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却没有对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进行研究,这样不仅导致新的教学方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学生也无法理解所教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还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想加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必须提升教师的自身水平与综合素质。如果教师从本质上了解并领会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与观念,并且在教学中广泛应用,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质量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不但需要具有较强的文学水平与语言功底,同样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文学修养与人文知识充分展现出来,将阅读教学内所涵盖的人文思想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领会其中的情感与思想。
(二)掌握高中语文阅读的水平标准
阅读水平标准不仅是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根本要求,同样是教学设计与实行的实际依据。在正确掌握阅读水平标准之后,方能确定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是通过自身经验、教材以及考试要点等来明确教学目标的,还有一些教师是完全没有教学目标。假使是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对一个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或许不会发生很大的偏差。但是,在课程改革之后,国家重新对课程内容标准进行了定位,教师还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来教学,那么就极易发生重点把握不准的情况。
一旦正确掌握语文阅读水平的标准,就能对教学内容的涵义与延展进行精准定位。教材中所给出了内容,仅仅是教学的一个蓝本。要想实现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对阅读文章进行有效的处理,例如阅读内容的重新组合、重新选择或者是对内容进行扩充与延展,而不仅仅只是将文章内容宣读给学生。其中,阅读内容的选择、延展都必须根据课程标准中高中学生的水平来决定。那么,在对课程与教材进行处理时,就一定要把握好学科的本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决定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具体的做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与领会。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依据情感态度、教学方法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的。因为受到传统教学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分析阅读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只是对知识进行了解读,却没有对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能力、手段以及价值观等进行分析。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但使得文章变得枯燥无味,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对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教师只有进一步掌握知识生成的具体过程,方能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确定位,从而为学生选取合理的学习方法。
(四)加强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的思想观念,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加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水平。应该给学生制定一些阅读内容。另外,利用范例点拨、理解领悟以及交流与沟通等,加强学生对阅读方法的重视力度。通过“学”决定“教”,由学生自己选取所要阅读的内容以及办法。利用多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对自身所学习的效果加以反馈,进而加强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其展开实践学习,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教师永恒的追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其他的语文教学内容不一样,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正确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内,在循序渐进的前提条件下,实现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调动和阅读量的提升,对学生语文素养有效改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