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玩”出兴趣

2018-07-24王达炎

魅力中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自觉共鸣

王达炎

摘要: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面对当前的学习压力,体育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篮球作为一项多功能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带给人以快乐与享受,让一个人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那么如何能让更多的学生自觉“玩”转起这个运动之球呢,本人根据教学实情,做了一些总结和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受用,能真正激发孩子对于篮球活动的内在共鸣。

关键词:自觉;运动之球;共鸣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也特别强调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篮球运动由于自身的本体性特点、规律和功能,而充满活力。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却发现中学生虽然对篮球有些兴趣,却不够积极主动,特别是自由活动课时间,学生玩篮球的并不多,即便有孩子组织起来打篮球,也是看的比较普遍。那么如何才能内化中学生对篮球的热爱,让这个运动之球被更多的学生自觉地“玩转”起来呢?

一、兴趣起航

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对于篮球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对球类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打球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但如果他对球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激发篮球的运动兴趣是“玩“转运动之球的前提,我们应该把篮球的课堂打造成充满幸福感的课堂,

1.满足需要,开发原生态兴趣。

男生们天生有着对球类的独特兴趣,面对每一年的“NBA”球赛,总有着自己的痴迷,有着自己心目中神圣的偶像。科比、姚明和易建联等学生们说的头头是道,特别是《灌篮高手》,《篮球火》,《樱木花道》等一些列影视节目的播出,无形中也增加了女生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喜爱。虽然绝大多数学生不会打篮球,有的只是最肤浅的认识,谁投了一个好球,谁的动作真帅,谁真厉害又抢到球了等等。但基于这份原生态的喜爱,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保护,更要懂得开发。我们可以顺应孩子的心理需求,利用多媒体提供更多的欣赏,借助精彩的环节加以解剖,让孩子们体会娴熟的运球,巧妙的传球,投篮,机智的抢断,卓越的扣篮和出奇的封盖,攻守交错等绝妙的艺术享受,使学生在忙着看热闹的同时也能看懂一些门道,提高欣赏篮球的兴趣。

2.花样练习,激发实践兴趣。

学生的篮球兴趣并不能仅限于天生,更要注重的是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篮球运动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些花样,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一点,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运球,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一些“游戏”练习,“竞争”练习等。在所教的班里,我组织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在一块面积大约20平方米的篮球场上 ,我给学生画了个“安全活动圈”,里面站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如果球被别人拍掉或被逼出场外或自拍停止或中途没拍到球,都将他淘汰出场,由场外的学生补进,继续游戏。

实践证明,类似的花样练习不但能激发孩子玩篮球的兴趣,而且寓教于乐,孩子们乐此不疲,无形中提高了、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想只要我们在教学生投球,传球,如何攻守等过程中,注重练习的花样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向学生充分展示篮球的游戏性与娱乐性,孩子们必然会兴趣昂扬。

3.挑战难度,誘发竞争兴趣。

中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竞争又是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提供难度,提供挑战,让他们在比赛充分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是投篮高手,我是运球专家,我是远投能手等,还可以设计移动性篮筐供孩子们练习挑战,看谁能投得最高最准。甚至选择一批学生组成男女生篮球混合对抗赛等,组成公平的竞赛小组,注重能力,性格搭配,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竞赛结束,教师再去帮助学生分析成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到再赛的胜利。

4.体验成功,稳定内在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据研究,人对“需要”的奇妙规律是:“人越获得满足,就越需要,人越得不到满足,就越不需要。”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稳定的打篮球的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因材施教不失为一种绝佳的成功教学策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篮球运动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实施分层分组,按运动能力强弱,按性别,按性格特点分组等。这样一来便层次分明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发扬自身的优势,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那么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会随之提高。

二、技术引领

要想“玩”转这个运动之球,光有兴趣可不够,还得有扎实的基本功。

1.授以科学的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是技术动作的核心,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动作要领的把握准确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光盘碟片或是其他多媒体资源进行科学讲解,还有就是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示范讲解,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最基础的动作莫过于运球技术,关键就在于手对球的感觉。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球在手上必须有一个缓冲的过程,有停留时间,手才能“粘”住球,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处理球,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在运球的时候低头看球了。所以我们有必要交给学生正规的运球方法:五指张开,双手交替滚球;身体贴墙,手臂伸直对墙运球等。还有如三步上篮教学,学生往往出现手脚配合不协调、跳不起来,前冲速度过大等问题,很难高效地掌握完整动作。因此,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应该让学生碎步接跨步,接着再练习 “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我们应该通过实践让学生明白一大步的真正意义是为接下来的一小步和高跳做准备,然后通过反复有趣味的跨大步接球练习,逐渐改善动作质量。

2.授以全面的战术意识。

有人说:开始学打篮球,首先要进行战术意识培养,要不然你永远只是打篮球,而不是会打篮球。很大部分学生对篮球的技术渴求比较大,希望自己能更专业点。基于学生这份内心的渴求与篮球运动对抗性强,复杂多变,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篮球战术意识的特点,力求使技战术的运用,在时机、方位和配合上尽可能取得协调一致。

在战术意识训练中,无论是二、三人的配合,还是全队的整体配合,在教学中,我们都应该要运动员明确各自的职责、行动线路、配合形式等,通过训练培养他们在复杂条件下分析判断形势、采取正确的行动以取得主动,达到“攻必克、守必固”的效果,从而提高战术意识的实效性。通过战术分析,加深对战术内部规律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战术思维能力;比如在快攻中各个位置的跑位意识,传球意识和位置意识等。推进以传球为主,结合运球突破,加快进攻的速度,在快攻结束时,一样不能降低速度,要果断地进行攻篮和跟进抢篮板球、补篮。只要常抓不懈,加深对战术内部规律的理解,潜移默化,学生的战术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3.指点具体的比赛要点。

在具体比赛中,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们比赛表现出来的状况做具体指点,以便更好地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在中学生身上,我们发现他们求胜心切,都喜欢快攻,可是结果却不够理想,过于个人表现,缺少团队默契。在抢到篮板球后一传,接应,推进和最后得快速得分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多的脱节现象,很少能组织起成功的快速反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培养他们多样的快攻手段,切实提高比赛成果。如果谁投篮精准,就尽可能地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去疯狂的得分;如果谁传球准确但投篮得分欠佳,可以让他扬长避短,做一个组织的高手;如果谁技术优秀,那么就教他表演一些难度的动作;如果谁身体健壮,那么他可以在篮下强打和抢篮板。相信只要用心,每个人在篮球场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打出自己的特色。

三、情感内化

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只有学生真正理解篮球的内在价值,将对篮球的情感予以內化,变成习惯,这个运动之球才会被真正自觉地“玩“转起来。

1.篮球是“竞争”更是“友谊”。

个人能力只是一个球员必备的基础条件,团队配合才是篮球这项集体运动的精髓所在。但如果你防守动作不到位,那么你就会被别人突破得分;如果因为你一个人的失误,导致团队配合的不畅,最后就不能顺利的完成指定的任务。在篮球场上良好的球德可以交到好多朋友,帮助学生成为一个豁达的人。同时更可以体验“参与比输赢”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重要的道理。

2.篮球是“娱乐”更是“运动”。

打篮球不但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增强体质增强体魄、促进新陈代谢、训练肌肉、增加活动量、加强反射力、不易生病等功效。此外打篮球还可以锻炼人的心志,帮助人获得一种乐观的精神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若在心情不佳时打篮球,亦是一种颇佳的发泄情绪方法,因为打篮球必须专心深入的去打,当你打球打到某种阶段时你的的思考模式只有得分、防守、切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烦恼将会一丝丝的消失,打完后一切都忘了,累的只想休息。再者,打篮球可以消磨时间,使自己生活过得充实。

结束语:相信只要我们教育者在篮球课堂上不懈地追求,这个运动之球一定会被更多的学生“玩”转起来,直至永恒转动。

参考文献

[1]《从小打篮球》,作者:黄频捷 胡晓刚,人民出版社。

[2]《“体育欣赏”教学浅见》,作者:钟强,经济学校。

[3]《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自觉共鸣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浅谈认同危机语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诗观》中邓汉仪诗史观的自觉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公众道德自觉的培育研究